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可以从生活、语言、情境、设疑等方面多管齐下来实施,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想政治;中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22-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兴趣的产生往往依赖于外界的刺激和诱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这不仅可以一扫课堂的沉闷,使师生双方心情愉悦,而且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坚持生活教育的理念

提及政治课,许多学生甚至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常常会把它与“抽象”、“枯燥”、“说教”等词联系起来。对政治课的曲解,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使政治课教学也陷入了“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尴尬境地。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体现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统一,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生活为理解课本知识的切入点和路径,使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所谓“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陶先生关于“学生”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生”的意义,是生活或者生存,学生所学的正是“人生之道”,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当中给学生以教育。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生活的教育,它使学生以生活体验来理解理论,更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细细品味生活的道理。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在《实践及其特征》的教学中,首先涉及关于何谓“实践”的问题,教材当中是以高度概括、抽象的语言来定义的,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真正的理解“实践”的涵义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材认为:“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类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世界,征服世界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不断增强。”为了让学生对于这样一个哲学范畴有具体、切身的感受和认识,笔者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例,向他们讲述了中国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后来的无人神舟飞船的翱翔太空,再到载人宇宙飞船的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通过这样一个鲜活且颇具说服力的例子,使学生们逐渐体悟出实践具有客观性,它是人类一种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实践也具有主观性,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源也就在于此。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想象、设计、探索的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实践”的含义就有了一个经验模型的支持,对于实践这一词汇的抽象性就不再感到难以掌握了。

通过大量生活教育方式的运用,把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融合贯通,使学生借助具体、易懂的生活实例真正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把消化理解之后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生活的原则,使理论孕育于生活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课洋溢生活的气息,让更多有趣味性、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实例走进课堂,必然会使得政治课的现状有所改观,也必然会使得德育和智育双重功能更好地实现。

二、使课堂语言有特色

我国古代学者扬雄说:“言,心声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有特色的语言能充分表现出思维的魅力。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幽默教学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能够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通过语言艺术的绝妙发挥,可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兴趣挪移效应”,即当学生对与学习对象有关联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会把这种既已产生的兴趣保持下去,并对学习对象本身也会发生一种连带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地运用这种“兴趣挪移效应”,就会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兴趣兴奋点。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语言的魅力,借助于这样一种表达工具对学生的感染力,顺势把这种感染力注入政治课理论学习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政治理论产生兴趣。西方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是位赫赫有名的演讲家,他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的语言对当时的人民发表长篇演讲,他的政治理论通过他的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得以在罗马民众当中传播。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借助语言魅力把学生兴趣最终挪移到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一个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教师与学生谁是表演者谁是旁观者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从外在视角来评价老师的角色,老师则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除他之外其他人都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种情景中的表演就是我们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陈旧教学方式。相反,如果从内在视角去评价教师的角色,教师则仅仅是这场表演中的一个参与者,而更广大的学生则是这场特殊表演中的主角。这种以广大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如在讲“银行产生的三个阶段”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可把“银行产生的三个阶段”形象再现,学生极易吸收。学生的表演可以把单向的灌输和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化,把课堂教学推动高潮。但是很多教师本末倒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自己却成为了讲台上的独舞者,并且对于自己从头讲到下课的能力欣赏不已,这违反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前教学是一种传道授业,但现在更重要的不只是“授人以渔”,而是“教人以渔”。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这种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学习的动力。作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当中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兴趣的不断激发和拓展,从而最终达到学习政治理论这一中心任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安荣.思想政治课导入法初探[J].政治教学参考,2003,(10).

[2]高青兰.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导论[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蒋建新.谈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