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防病有术.心脑血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防病有术.心脑血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向心脑健康的“手机号码”

为帮助国人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公布了一个特殊的“手机号码”――14065430268,它涵盖了一些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身体指标。只要记住这个没法拨通的号码,并按要求去做,就能够将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90%。

140: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6:空腹血糖控制在6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以下;

543:正常人总胆固醇应降到5毫摩尔/升以下,有糖尿病或冠心病者应降到4毫摩尔/升以下,两种疾病同有者应降到3毫摩尔/升以下;

0:零吸烟;

268:女性腰围不应超过2尺6寸,男性的不应超过2尺8寸。(据《老同志之友》)

早8点晚6点血压最高

研究证明,无论正常人还是单纯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都是波动变化的,而这种波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科学家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还有少数人一天只有一个高峰。

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注意观察,掌握自己的血压规律。专家认为,掌握血压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高血压和指导用药,这一点非常重要。患者要根据上述血压的变化规律和降压药作用的高峰时间,按照血压波动规律服药。譬如早起6~8点为第一个高峰,那么最好一起床就服药;了解了这个规律,在高峰时期就应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不宜疲劳、不做剧烈运动。

(据《浙江老年报》)

春末夏初心血管病预防必读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尽量少吃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引起食欲不振、胸闷嗳气。

2.使用各种家电除湿降温。可用除湿机,也可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将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有效地带走湿气。风扇也是黄梅天里不可缺少的武器,它可加速空气的流通,让人感觉不那么闷热。另外,梅雨季节的傍晚是一天内湿度最低的时候,此时可开开窗、透透气,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3.选择消暑祛湿食品,如薏仁、百合、绿豆、冬瓜等。水果都能充分消除暑气,其中尤以瓜类和水梨最佳。但水果宜在饭后0.5~1小时食用,西瓜从冰箱中拿出须放置一会儿再吃。

4.多喝白开水,可及时补充身体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多喝天然果汁,少喝咖啡、可乐和含酒精的饮品。

5.胸闷是心血管病人普遍的感觉,用美丽、芳香的花茶来“解闷”是有效的方法,如茉莉花、代代花、玫瑰花、桂花等对调节心情都大有益处,并有镇静作用,让人心旷神怡。此外还有香草如百里香、甘菊、薄荷、海索草、薰衣草、香蜂花,它们不同于普通的花卉,都有各自不同的怡人香气,可让人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减缓压力。有的可直接吃,营养丰富,口味不错;有的还可调节中枢神经,对人体健康有益。我们所熟知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其主要成分正是香草中的藿香精油。

6.注意休息。中午打个盹,晚上莫熬夜,有意识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遇事学会深呼吸。有资料显示,平时午睡小憩30分钟,可使心肌梗塞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

7.中药辅助:可用山楂、乌梅、决明子泡茶,或服用藿香正气丸、麝香保心丸。中药还有一些可理气消胀的芳香之品供选用。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具有迅速缓解胸闷症状、有预防及缓解心绞痛发作的作用。(据中国中医网)

测血压 在家自测更关键

在临床中,血压测量是最重要、最方便的检查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家庭自测血压也很重要。对于某些看似血压正常的人,在家的血压监测更能精确地反映他们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进而甄别出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自测血压的意义主要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血压达标率;有助于对门诊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有较高的预测发生心血管病的价值。

不管在门诊或医院还是在家庭测量血压值,如何正确评价所得的血压测量值可是一门大学问。目前国际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即为高血压。实际上,这个标准指的只是诊室血压,每位患者实际的血压测量值,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方法来决定。一般情况下,诊室测量的血压值经常比在家自测的高5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医院和诊所比较嘈杂,家庭比较安静;患者就诊时焦虑,看到医生较紧张,而在家则没有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赶到医院就诊比较劳累,在家测量之前则可以充分休息。所以,如果家庭自测血压是135/85毫米汞柱,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毫米汞柱。在不同天的家庭自测血压结果,如果高压多次达到或超过135毫米汞柱,低压达到或超过85毫米汞柱,就可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还是偏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百姓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光靠去医院量血压也是不够的,还应坚持在家自测血压,不过,在自测过程中,一定要对准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值,即135/85毫米汞柱。

(据《生命时报》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陈鲁原)

脖子子有个“健康窗口”

脖子上的皮肤最细嫩,此处的血管也最敏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倪新海打了个比方说:“颈部动脉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能够一眼看出全身的健康状况。”

颈部动脉由于血流量大,血管又有分岔,血管所承受的压力和血流冲击就比较大,一旦心脑血管健康出现任何异样,如血压高、血液黏稠,在这里最容易形成动脉斑块。

颈动脉做超声检查后,如果只查出颈动脉轻微的斑块,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即可。但是,假如查出较多的斑块,就需要药物干预了。如果血管有明显狭窄,还要考虑做血管支架治疗。

除了提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问题,从颈动脉的斑块这个线索追根溯源,还可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作为中国人“头号杀手”的心脑血管病,可怕之处往往在于来势凶猛。很多人平时一点症状没有,突然一下就中风了,从此一病不起。所以,若能定期查查颈动脉,在病程发展初期就能发现并提早干预,往往能大大减少突然病倒的风险。

倪主任建议年过四十的人,每年都花几分钟做个颈动脉超声检查,好好利用这个健康的“窗口”。相比心电图等常规体检项目,颈动脉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效果更早更明确。不过,这项检查对仪器和医生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去较大规模医院的血管专科进行检查。(据《健康时报》)

年纪大了能否献血

有些人认为老人身体抵抗力差,再献血无异于“雪上加霜”,身体很难恢复.而另一些人觉得老人献血是“排旧生新”,有益身体健康。那么,献血到底有没有年龄限制呢?

我国《献血法》提倡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55周岁为无偿献血的终止年龄。但这只是法律上的一般规定,并不是超过终止年龄就不允许献血。

60岁以下者 献血好处多

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患者、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血流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献血者比未献血者少86%。

献血不仅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还可降低重要脏器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人到中老年,造血功能逐渐下降,健康者在医生指导下定期适量献血,可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新生细胞的比例,从而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有资料显示,每年献血1~2次、持续3年以上,可延长寿命1年。

60岁以上者 不提倡献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造血功能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高效快速,身体各器官的缺血也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调整,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不提倡献血。

(据石家庄新闻网 文/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输血科教授滕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