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洪的预防与危机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洪的预防与危机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中国登山协会山难事故小组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3年,参与户外运动遭遇山洪遇难人数一直排在户外事故死亡前三位。很多事故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参与户外运动的民众对山洪等户外风险缺乏认知和应对能力,学校缺乏针对青少年的户外安全教育,所以导致悲剧一再重演,事故率始终居高不下。

>山洪的概念

山洪是山丘区特殊的洪水,群众习惯称之“发蛟”。洪水历时一般几分钟到1、2个小时不等。

山洪的成因

1、地形条件: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2、森林覆盖条件: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汛期时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条件: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

>降雨激发山洪

在南方,夏季强对流雨比较频发,特别是对于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定要认真对待。所谓降雨激发山洪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下引发山洪暴发;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强对流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的山洪。这些山洪不是降雨的缓慢汇聚,而是山间土体因多天豪雨已经饱含水体,加上岩土裂隙中的大型水体储备,因压力超限达到临界点而冲破表面覆盖层形成的瞬间性爆发。特别是在大面积树林森林、毛竹覆盖高的峡谷喇叭口地形活动,夏季汛期当暖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强降水,这些都比较易发山洪。

山洪引发很多是因前期连续降雨,致山间土体含水量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压力水体的压力增大;当再遇暴雨,压力迅速增大(可能体积达数百、数千立方乃至更大);致使原有土体结构破坏,平衡被破坏至临界点。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山洪来势迅猛,从发现到致人于险境往往在短短数秒之内。

暖湿气流遇山体阻挡,产生暖湿气流上升运动,在山顶和迎风坡形成冷暖锋面产生雷暴雨。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发了。

山洪的成因除山体结构条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历时雷暴雨,引发山洪。

亲历案例1:

2003年7月,笔者在广东惠州银瓶嘴峡谷领队溯溪戏水户外活动,第一次遭遇山洪真实见识瞬间而下的山洪威力,10年过后依然心有余悸!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溪谷的中下部,溪谷为一段陡峭地形的V型溪谷,西周是浓密的原始次森林,溪谷两边的集雨区为的岩石层。大约13时,团队在溪谷一个约12平方米、深2到5米的叠层水潭泡水午饭,当时天空只是下很小的一阵小雨,而且很快就雨停了。

在我们于深潭泡水休息之时,首先观察到溪谷上游流下的溪水从清澈变得越来越浑浊,间杂中随水流下的有一些枯萎的如小手指大小般的小树枝和树叶。因我们所处的位置只是下过很短一阵小雨,而且很快雨停了,我们都没有意识,也没能辨别出将会有山洪倾泻而下。直到水流越来越浑浊而且流下来的树枝越来越大,浑浊的水也越来越大而多,我们才意识觉醒到可能会有山洪,警觉中抬头观看听到上游山谷里传来火车的轰鸣声,笔者赶快发出呼叫:“山洪来啦,快往山谷两边山上跑!”同行的队员连放置在水潭边上的背包等装备都没有来得及收起,不分男女穿着泳衣裤丢下所有装备赶紧往山谷两岸山坡跑去。

最终人安全了,但背包等装备被山洪冲走好几个。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十几分钟后,山谷里的溪水又恢复了平静。能死里逃生得益于我们的警觉和在溪谷里休息亲水前,已经有意识计划好万一山洪来临的紧急撤退路线,万幸躲过一劫,从此对“宁欺山,莫欺水”这句老祖宗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案例1点评:

大多数人对山洪的形成原因缺乏认知,对山洪的突然性、危险性缺乏准确识别与规避能力!往往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信念和视野都只是关注美好的一面,忽略了大自然的变化多端。特别是山里小气候变化频繁,溪谷下游不下雨或者只是下小雨,并不代表溪谷上游不会下暴雨。如笔者在银瓶嘴所遭遇的山洪,从溪谷中下游观察上游情况很困难,因为溪谷属低洼处,受树木、山体阻隔,不容易观察到冲击而下的山洪。

亲历案例2:

2005年“五一”前后,笔者带领一个40人大团队,到湖南隆回虎形花瑶助学,穿越红口大峡谷突然遇到强降雨遭遇山洪。红口大峡谷四周山地森林和毛竹资源覆盖率都达90%以上,峡谷长度跨度约30多公里。笔者当时带领40多人大团队在其中一段精华峡谷地形地段穿越,在下午15时多太阳最猛烈之时,峡谷低气压层聚集的暖气流快速上升,与森林和毛竹覆盖率高的植被上空冷空气相遇,暖锋面与冷锋面交锋,很快峡谷森林上空形成黑压压的积雨云,电闪雷鸣瞬间暴雨倾盘而下,很快天空的强对流的降雨雨水,远远大于狭窄峡谷的泄洪能力,峡谷洪水上升很快,40多人的团队当时面临被洪水围困。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笔者领队团队就快脱离洪水威胁清点人数时,雪上加霜的是当时还有一名脚趾头受伤的队员在峡谷里没有出来,冷汗随雨水寒透笔者全身。笔者果断决策授权其中一名副领队继续带领大队伍尽快脱离峡谷洪水威胁,留下6名精兵强将,带上救生绳索哨子等沿峡谷岸边高处返回寻找丢失的队员,10分钟内在峡谷某高地幸运找到了受伤的队员。

案例2点评:

从此以后,笔者对于峡谷溪谷类穿越、溯溪高风险活动,都打其十二分精神,提前查找活动地点历年每月降雨量,出发前7天开始天天留意天气变化情况和规律,活动过程中随时随地保持对地形和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血淋淋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懂得在溪谷峡谷类地形活动时,对于地理地貌地形变化的解读,活动地点的过往季度月份的降雨量情况,森林毛竹等绿色植被的覆盖率等都提前计划与准备,行进过程中随时随地保持安全意识洞悉天象变化,休息地点或者宿营地点,都要认真仔细去判断,并在休息时团队人员务必形成共识,是否有必要在峡谷附近地段休息或宿营?值守人员紧急示警逃生信号和哨音如何发出?万一发生山洪等安全意外时,紧急撤退地点和线路又在哪里?都要提前共识和熟悉。

>观天象 察山洪

山洪发生前一般在当地或邻近地区有强降水发生,注意观察天气征兆,可以提前躲避一些山洪灾害。特别是在南方春夏季节,当观察到下面几种天气征兆时应加强对发生山洪的警惕性。

1、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有困难,一般是低气压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

2、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降雨发生。

3、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

4、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不断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5、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进入峡(溪)谷活动预防山洪事故注意事项:即使采取了所有的预警措施,山洪也可以在不知晓的情况下瞬间暴发。所以进入峡谷区域活动,务必保持警觉和注意观察,远离山洪所带来的事故:

1、水位——观察到水位的突然增长或流速加快。

2、碎屑——观察到水面漂浮物增加,比如树枝、嫩叶和腐叶。

3、水颜色——观察到水质颜色突然或没预计到的变化。

4、气味——注意空气气味的变化,雨和泥浆都有可辨认的气味,可以作为一个报警信号。

5、声音——幸存者和目击者描述说最致命的洪水像水墙一样从峡谷中冲下,声音像火车轰鸣声由远到近如雷声般巨吼。

山洪的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和峡谷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峡谷。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6、尽量不要在溪谷、河道中露营;如无可避免,则应留人守夜,并提前熟悉紧急逃生线路。

山洪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保持对突发山洪的敏感度。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遭遇山洪立即寻找高地,溪(峡)流转弯处的内侧比外侧好,在转弯的外侧,离心力将把水推的更高;高地通常可以通过茂密成熟的植被来识别;溪谷两侧的线和侵蚀痕迹也可作为高水位参考标记。

4、山洪来临尽快丢掉包,不要让沉重的包或其他装备减慢你的速度,没有装备能比你的命更值钱。

5、山洪被困高处,请等待洪水退去,不要试图涉过或穿越洪水中的峡谷,也许会等24小时或更长,请保持耐心。

6、万一置身于山洪之中假如你不能爬到高地并被水冲走,请采用保护性泳姿,翻过身来背向下,脚向下游方向;戴头盔将增加你生还的可能性。

7、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8、如有渡河行动,尽量不要选择激流地段;山洪暴发时,绝对不可冒险渡河;如有可能,渡河时用绳子等器材助力。

被海蜇或水母螫伤的救治方法

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胞,刺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人体接触海蜇触手时,刺胞可刺入皮肤,引起刺胞皮炎,严重者可致死亡。

游泳者的肢体被海蛰蛰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蛰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至2天皮疹可自行消退,多数患者1至2周皮疹结痂而愈。

若全身多处被蛰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蛰伤,常在1至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腹痛、倦怠、出冷汗,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一旦被海蜇蛰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粘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有条件者可用酒精或碱性洗液冲洗或喷洒患处,如10%碳酸氢钠等。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