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65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65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菌陈蒿汤;妊娠胆汁淤积症;妊娠瘙痒

中图分类号:R714.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46-01

妊娠胆汁淤积症全称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在妊娠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点的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现在在国内已普遍地引起重视,ICP的早产及围生死亡率高,其发病原因虽未完全阐明,但已知与雌激素有密切的关系,[1]其症与中医“妊娠瘙痒”、“妊娠黄疸”相似,笔者于2004年元月~2012年元月间用加味茵蒿汤治疗本症65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1岁~36岁,孕周为20周~36周,以瘙痒、黄疸为主症,中医辨证为气虚湿热内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8岁。对照组6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9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根据《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在妊娠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的主要症状;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血清SGPT或SGOT的轻度升高,大约达60~100 u,超过200 u以上者较少;可伴有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约在1.1~5 mg/d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虚弱及其他疾病症状,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黄疸亦自行消退。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加味茵陈蒿汤内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严密观察大便情况。处方:茵陈30 g,炒大黄6 g,炒栀子6 g,黄芪3 g,茯苓10 g,白术10 g,归头20 g,炒麦芽15 g,丹参6 g,炒苡仁15 g,防风12 g,杭芍12 g,炒柴胡12 g,太子参30 g。便秘严重者炒大黄9~12 g;黄疸盛者茵陈为30 g;瘙痒盛者防风15 g。

2.2 对照组 用氨基酸250 mL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新编《中医妇科学》[2]。治愈:症状,体征消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各项检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4 病案举例

余某,女,22岁,已婚,孕28周,皮肤瘙痒,伴皮肤巩膜黄疸1周就诊,诉神疲纳呆,眼差,大便干结,已4 d未行,尿黄,查全身皮肤见抓痕,皮肤巩膜均见轻度黄疸,舌质淡胖尖红苔黄腻。脉细滑,血清SGPT86u。诊断为:妊娠胆汁瘀积症,中医诊断,妊娠瘙痒(气虚湿热),治以益气化湿、养血祛风、清热退黄,拟加味茵陈蒿汤内服7剂,处方:茵陈15 g,栀子6 g,炒柴胡12 g,杭芍12 g,黄芪30 g,太子参30 g,茯苓15 g,白术15 g,归头20 g,炒大黄6 g,防风12 g,炒苡仁15 g,炒柴胡12 g,丹参6 g,淡竹叶9 g,甘草6 g,7 d后复诊诉皮肤瘙痒减轻,精神较前改善,纳可,大便已行但干结,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濡。查皮肤巩膜黄疸较前减退,守上方茵陈30 g,黄芪60 g,炒大黄9 g,7剂煎服,7天后复诊其自觉症状消失,血清SGPT:36u。为防复发,守原方1周2剂,维持1个月。

5 讨论

妊娠胆汁瘀积症,属中医妊娠瘙痒或黄疸范畴,其病机多为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血虚益甚,血虚生风而症见皮肤瘙痒;气血同源,血虚气无以化生则气虚湿滞,气机不畅,湿邪内蕴,内扰肝胆,使肝气失疏,胆液不循常道外泄白睛,肌肤而见黄疸,正如《妇科指归》认为其病是“皮毛中风湿”,《金匮要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2]。故本病的治疗以益气、化湿,养血祛风退黄为主,笔者依据临床辨证辨病,颇有心得,方中黄芪,炒大黄及茵陈的剂量使用尤为关键,对大便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既能使大便温润通畅,又不至于腹泻而引起早产,这是中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8~475.

[2]张玉珍.新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17~533.

(收稿日期: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