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维活则立意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维活则立意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这样的评价可谓说到了作文的要害。立意的深浅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考作文的等级。

那么,怎样才能使高考作文在短时间内达到深刻、有新意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进行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这些常见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材料,揭示材料深刻的寓意,从而使文章的立意做到准确、深刻、新颖。

2013年全国所有省市的高考作文都是材料作文,下面就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为例,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一、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用分类的方法。概念分析并不完全等同于词语解释和纯科学解释,而是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作出合理解释。概念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作解释、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

例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这则作文虽然是一则材料作文,但其核心却是一个概念――“平衡”,所以,确定文章立意的关键就是要对“平衡”这个概念进行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首先可以运用作解释的方法,所谓“平衡”,就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剑走偏锋,全面考虑,兼顾各种因素。它的外延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上位概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可以分别从内涵或外延的角度来立意。例如,“平衡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平衡既为一种人生追求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平衡是价值观的体现”等等,这样的立意应该说还是有深度的。

也可以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将“平衡”具体化,例如中医学上“调和”,自然界中的万物共存,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等等;还可以运用分类别的方法,将“平衡”分为“生活方式的平衡”和“生活理念、态度的平衡”,还可以探究“平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渊源。

此外,还可以对“平衡”进行辨证思考:平衡不等于混世,不等于碌碌无为,不等于所谓的淡定。

当然,从“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的提示看,也可以对“平衡”提出否定性的立意:人生就应该波澜壮阔,人生就应该充满起伏与奋斗。不过,在确立这样的立意时,就一定要先对“平衡”这个关键概念作出符合立意的解释。

二、特性分析

特性是指事物的特有性质,它反映一个事物在其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因此特性分析包括现象分析、本质分析和过程分析,其目的是要揭示某事物、现象的本质,而揭示了其本质,也就找到了立意的根本点了。

对于材料作文而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某种现象,比如“自卑”和“自负”,两者呈现出来的现象是完全相反的,如果要就这两者写一篇文章,首要就要透过彼此不同的现象,看到其本质:不能正确认识、看待自己。找到其本质,也就找到了最准确的立意角度。

例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则作文题,是三个名人心灵的反思。第一句表明孩子们用童真、率直来观察世界,评价事物,不会拐弯抹角,强调童真的可贵。第二句指世俗把纯朴的人复杂了,让他们失去了天真,人不应该失落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第三句中的“孩提王国”指没有污染的童心的世界,现实是这样的世界正在失去,表达了作家的隐忧。 三句话虽然略有区别,但指向一致,态度一致,也就是本质是一致的:对纯真的肯定和期盼,对世俗污染人心的担心。

三、比较分析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能使我们从复杂的、遥远的甚至不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某些相同点或不同点,作为立意的根基。运用比较分析可以从现象、本质、数量、功能、作用、过程、原因、结果等方面入手。

从根本性质上看,比较分为四类:

(一)对比:适用于本质、现象均不相同的事物。对比又可分为横比和纵比。横比是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比较,纵比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类比:现象、本质均相同。它是由个别到个别,由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比如由水滴石穿这一自然现象,联系到社会生活中目标专一且坚持不懈,有一股拼劲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同中求异:揭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现象之中包含的本质不同。例如,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说“下一个”;有学生考试总是不理想,家长问他什么时候能考好,他回答说“下一个”。两个回答是一样的,但其本质却不相同,前者是谦虚,是不断进取;而后者却是逃避,是为自己找借口。

④异中求同:现象不同,本质相同,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两则材料看似不同,第一则材料强调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即使遭遇各种困难,为了理想和追求也不放弃;后一则材料体现的是父子亲情,家庭的温馨。显然,根据作文的要求,如果仅仅从上述任何一个方面入手,都是偏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能从两者中找出交叉点。虽然两则材料中都有“我愿意”,但两者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异中求同的方法,解读“我愿意”的共性: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并享受着这个过程。只有从这个角度立意,才算是最准确的。

四、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包括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由于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因果分析对于每一个作文题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采用因果分析时要对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作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力求穷尽所有的因果关系,然后再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内因和外因、偶然原因和必然原因;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暂时结果和长远结果、好结果和坏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产生结果的真正原因,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实质,才能使立意深邃,令人信服。

比如2013年高考江西卷: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怕”和“不怕”,其实无论从“怕”或“不怕”的角度立意,都必须分析产生“怕”和“不怕”的原因是什么,并继续分析原因背后的原因。比如“怕”的原因可能是难度太大,可能是没有兴趣、没有实际作用、文化的隔阂等等;而“不怕”的原因可能是有挑战困难的勇气、有高考的追求等等。更可以从“怕”和不“怕”可能产生的结果的角度,分析其后果。这样的分析力求全面,但并不是说,要将分析出的所有内容全写到文章中去,而是为选择更合理、新颖、深刻的立意提供基础。

五、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目的不在于简单的数学上的推算,而在于揭示一定的量下面掩藏的质,从而揭示出本质内涵来,也就是说,找到准确的立意点。

比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材料涉及的主体事件是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其间涉及两组数据,一是对“同学关系”的调查结果,一是对“增进同学关系”前景的调查。既然涉及有关数据,就应该运用定量分析法,分析数据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数据本身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就第一组数据而言,只有极少数人对同学关系不满意,说明当前高中同学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所以在立意上应该持肯定态度,从正面立意。就第二组数据而言,“非常有信心”的人达72%,这充分说明同学关系的发展趋势非常良好,同样应从肯定的角度立意。当然,就这则材料而言,还可以探讨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自我意识、志趣性格、竞争三个角度,也可以分析同学关系融洽的原因:尊重、理解、包容、换位思考。

六、联想与想象

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和想象。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联想有多种方式:(一)相似联想:由树木、森林、气候想到个人、集体、社会风气。(二)对比联想:由刚强想到柔弱,议论文中反面例子即是对比联想的产物。(三)接近联想:两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接近,由荷塘想到采莲。(四)因果联想:由因联想到果,或由果联想到因,或一叶知秋,由收获想到耕耘。

想象和联想能使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静止的化为运动的,浓缩的可重新扩展,所以可以激活思路,帮助我们克服文思枯竭的毛病。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一则孤立的材料,我们可能会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各种联想方法,使概念变成具体形象,使一则孤立材料扩展为相似、相反、相关联的多则材料,从而帮助我们找到立意的角度。此外联想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从而增强议论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例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中有两个核心词“沙子”和“珍珠”,有这两个词,自然就可以联想到沙子变成珍珠,而由沙子变成珍珠联想到“蚌病成珠”,需要极好的机遇,需要太多的孕育和磨砺;还可以联想到能成为珍珠的沙粒毕竟少数,社会上的精英毕竟很少,社会依然是由绝大多数普通的人支撑起来的;还可以联想到,哪段路,哪栋楼,哪条河床,能少了沙子呢?如果完全用水泥,一定不牢固,容易断裂,而有了沙子,不但容易凝固,而且强度大大增强,可见沙子真的很重要;还可以联想到,龙应台说过的要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通过这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立意的角度不但扩大而且也逐渐明朗了。比如,可以“人应努力成为珍珠”“要胸怀大志,追逐梦想”“不甘平庸”等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沙子自有沙子的价值”“平凡同样伟大”“平凡一样可以精彩”等角度立意。

七、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主要包括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来确定立意。

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联系的观点,就是要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前面讲到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都是探求事物间联系的重要手法。

运用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事物发展趋势,注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注意“度”的问题,超过一定的“度”,物质的质往往就会发生变化,所谓的“过犹不及”是也。

运用矛盾的观点可从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等几方面考虑。

例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则材料中有几组关键词:专家、很多切割师、老切割师、徒弟;风险、价值、发抖;经验、技术,勇气。如果我们能很准确地找到这几组关键词,然后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经验、技术”与“勇气”的关系,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经验固然不可少,但勇气更可嘉。可以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老切割师与徒弟关系,“价值”与“风险”的关系。还可以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经验”也要有“度”,没有经验不行,过于依赖经验不行,经验变成包袱更不行。通过如此分析,就可以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新意的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