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辨体养颜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辨体养颜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调整饮食结构、生活起居、人生态度,纠正偏颇体质以达平和;由外使用护肤品,疏通皮部孙络的同时清热、祛湿、解表。气血津液化生充足,经络畅通,上荣头面,皮肤自然会呈现出健康的自然美,神韵美。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体调理;经络畅通;气血上荣

中医体质学说起源自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认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明确指出人的体质差异与生俱来。上世纪70年代,王琦、盛增秀等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并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该书的出版,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标志着这一学说的正式确立。经由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1]。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后天条件的多样性,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个体体质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征,即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2]。

一、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先天禀赋的差异除了导致个体形态结构方面的“长、短、肥、瘦、大、小”差异和功能方面的强弱差异,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个体阴阳气血质与量的差异方面,而先天禀赋对体质差异影响的作用方式即通过气血阴阳的差异表现出来,因此,体质差异的本质即在于这种由禀赋所决定的体内阴阳气血多少的不同。如《内经》对各类体质的论述,不同体质的差异无不表现在阴阳气血方面。“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因此,形成不同体质差异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在因素)就是由于这种先天气血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而各种体质类型的差异特征,也无不是这种先天气血差异方面的反映和表现,即所谓“二十五种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如“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如《灵枢·逆顺肥瘦篇》中对不同体质特征的论述,同样也反映了这种气血方面的差异,即:“年质壮大,血气充盈,皮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其血清气滑”,“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即肥壮人气血充盈,瘦人血清气滑,肥瘦适中之人,血气和调,婴儿则血少气弱,可以说,个体气血差异,是先天禀赋因素在体质差一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3]。

先天因素所形成的生理体质是人一生体质的基础,它决定着个体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但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体质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在后天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逐步发生变化。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膳食营养、生活起居、精神状态、地域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既可调节体质强弱变化,也可改变人的体质类型[3]。

饮食可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偏颇,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可增强人的体质,甚至可以使某些偏颇体质转变为平和体质;而饮食偏嗜可造成人体内营养成分的不均衡,发生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形成偏颇体质。

生活起居是否有规律也会对脏腑、气血、阴阳盛衰偏颇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造成体质的差异。劳逸适度,能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维护和增强体质;而过度的劳累和安逸,则对人体的体质有不良的影响。如长期劳作过度,易损伤筋骨肌肉,消耗气血,致使脏腑精气不足,功能减退,多形成虚性体质;而过度的安逸,长期养尊处优,四体不勤,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退,可导致痰瘀型体质,或因气血化源不足而形成虚性体质。

精神情志,贵于调和。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气血调畅,体质则健壮;若长期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持久不解的情志异常波动,超过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就会影响脏腑经络功能,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或不足,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偏颇体质。如长期精神抑郁,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气血阻滞,易形成气郁体质或瘀血体质,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还会影响物质代谢和输布,逐渐形成痰湿体质。暴怒则易化火伤阴灼血,形成阴虚体质和湿热体质。

方域不同,气化各异,《内经》对此早有论及。“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由于气化各有偏盛,五方显现出不同的方域特色。各方居民在方域的影响下,就有不同的体质禀赋。如南方之人易感风、热、暑、湿之邪,气阴虚内热体质较为多见;北方之人易感燥邪,气阳虚内寒之体质较多见。

二、如何进行体质辨识

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了“整体―平衡”的研究和思考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各组织、各器官协调平衡工作的整体。在此基础上,中医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确定健康人群的外在生命特征:体型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开朗随和。其内在的生理基础是:脏腑、经络协调平衡运转,气、血、津液等各物质组分化生充足,阴阳平衡,运行畅通,也就是中医体质学所称的平和质体质。以平和体质为标杆,当因为外界或内部的因素导致人体内在平衡被破坏,并且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状态时,就形成各种类型的偏颇体质。

另外,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外在的生命活动实质上就是内部脏腑活动、气血运行的结果,所以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或者变化时,也必然会在机体外部表现出这种征兆。中医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和研究各种外在征象和人体内在平衡之间的关系,实现通过外在征象来推断人体内在平衡状态的目的。望闻问切,都是用来获得外在征象的手段,通过这些征象,我们就可以判断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的状态如何?如果人体内部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这个人的体质为平和体质;如果外在征象表明身体内部平衡已经受到破坏,我们还要了解破坏的环节在哪里?破坏的程度有多大?从而判断这个人属于那种偏颇体质,偏颇的程度有多大。王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古今文献,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提炼出体质差异的表达特征群: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反应状态,依此划分体质类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实操性的《中医体质量表》,作为评价中医体质类型的标准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