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防治糖尿病者低血糖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防治糖尿病者低血糖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8 - 132 - 01

低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某一极限,临床出现一系列因血糖浓度太低引起的症候群。常见病因有:胰腺分泌胰岛素过多,糖尿病者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剂量过大,垂体或肾上腺疾病,肝脏贮存碳水化合物或释放葡萄糖异常。

1 发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无症状或血糖很低时才出现低血糖表现,与中枢神经对低血糖适应增强而未能识别血糖降低及自主神经病变有关[1]。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临床表现,需加强对这种低血糖的识别,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1.1 治疗中磺脲类药物,尤其是优降糖过量和应用不当是引起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往往反应较为缓慢,持久产生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且不易被发现,难以纠正,易反复发生低血糖,病死率高。

1.2 由于胰岛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低血糖症一般发生快,易被发现。对于清晨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时加量。此时应鉴别是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还是Samogyi现象,前者为晚餐前用量不足,后者为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显示胰岛素过量,因此应在夜间分段监测血糖。

1.3 肝肾功能状况与低血糖有明显相关性。由于肝肾功能障碍或损害时可延缓和减少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形成蓄积从而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长、年龄大者,肝肾功能损害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越高。对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最好选用糖适平和短效胰岛素治疗,并及时监测血糖。

1.4 糖尿病低血糖症多发生在老年人,与老年人进食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功能减退有关。因此对老年人要了解饮食及脏器功能情况,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1.5 对低血糖症意识清楚者口服一定量糖水即可纠正。对较严重或昏迷者需迅速静注50%葡萄糖40~100ml,亦可很快纠正。对于顽固性低血糖者需要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暂停使用长效口服降糖药物优降糖,因其半衰期长容易反复发生低血糖,需在病情取得控制后密切观察血糖变化,使血糖维持在8.33~11.1mmol/L,以利于受损脑细胞恢复。在静脉推注50%葡萄糖病情好转后最好持续滴10%葡萄糖2~3天,以防止低血糖症再发生。

1.6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主要是用药不当和过量所致。其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则主要是发现、治疗不及时。注意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这对预防严重低血糖发生十分必要。

2 防 治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以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为多见,尤其以胰岛素、磺脲降糖药物所致低血糖最为常见。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化,除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及脑功能障碍表现外,尚有许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如偏瘫、失语等。因此,急诊上碰到偏瘫、昏迷病人应常规测血糖,避免漏诊。低血糖及时处理,一般没有后遗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不可逆脑损害,甚至死亡。低血糖症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不全时可以延缓和减少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形成蓄积而导致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尤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要减少,应尽量避免使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不明成分药物或保健品引起低血糖,因此建议患者相信科学,不要轻信保健品治疗。过于积极降糖治疗引起低血糖,也应引起重视[2]。另外,还发现胰岛素治疗引起低血糖发生率低,而优降糖等磺脲类药物引起者发生率反而高,可能是胰岛素治疗者重视低血糖,且发生快、易发现,而优降糖引起者往往不重视低血糖,且发生慢、作用持久,难以纠正。

防治低血糖症的出现应认真做到:(1)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根据其用药史、体格检查及简单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低血糖的病因;(2)糖尿病患者需定时定量饮食及饭后适当运动,定期复查血糖、尿糖,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3)非糖尿病患者及其他各方面都很健康的人如出现焦虑、醉酒样行为或大脑功能受损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以明确诊断;(4)一般认为用500g/L葡萄糖50ml静脉注射可升高血浆葡萄糖浓度1.94~19.4mmol/L,平均升高血糖8.33 mmol/L,因此大多数低血糖症患者用药后,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而反复发作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经常携带葡萄糖片。低血糖症者,无论有或无糖尿病,补充葡萄糖后进食作用时间较长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或饼干,会对病情缓解有很大帮助。

3 小 结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绝大多数是因为用药不当,过量引起。因此,必须要合理使用降糖药。糖尿病治疗要个体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应有不同控制标准,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要相对放宽,建议空腹血糖在5~7mmol/L,餐后2h血糖在7~10mmol/L。在糖尿病教育时,不要过分强调糖尿病并发症,而忽视了低血糖防治措施的宣教。必须指导病人或家属了解降糖药物副作用及低血糖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死亡率,对低血糖症必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高慧,马秀萍.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97.

[2] 段小凯,郭玲,张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105例临床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