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话说“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新的一年里,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和走进崇高研究院携手合作,推出全新栏目——"走进崇高"。因为处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形形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计,在不停的忙碌、奔波;竞争的残忍、人海的嘈杂无不在消磨着我们的意志;自私贪欲、世间冷暖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良知,我们难免不会被外表华丽的东西所迷惑;难免不会被现实中的势利冲昏头脑。这时,我们不妨停下自己的脚步,细细品味人生的最高层面——精神层面的需求,那就是能涵盖世间万物价值标准的“崇高”。只有走进崇高,才能拨开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尘埃,让我们迷离的双眼重新又看清前进的方向;只有认识崇高,我们发热的头脑才能得到清醒,负重的心,才能彻彻底底的被释然;只有实践崇高,我们的灵魂才不会被自私、贪欲、丑恶所玷污。而青春期,是人生美好的时期;青春期,是人生成长关键的时期;青春期,是人生走进崇高的最佳时期。投稿信箱:
“善”,是一个最常见、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字眼;“善”,也是一个常被提起、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字眼。
善的词义很多,用意很广。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其基本解释有十数种之多。如心地仁爱,品行良好,友好亲和,多谋明断,及熟悉、赞许、容易、慎重等等语义。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关于伦理学、社会学的一个很著名的论断。虽然相关的争议不断(如荀子就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性恶”说),但它无疑具有很强的真理性和很高的拥趸度。“性本善”云云,其实它正反映了民众对“善”的重视、向往、推崇与追求。
“可欲之为善”,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对善的理解,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就是说人的欲望得到满足才可称之为善。
在古希腊,人们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祖先基本上是一致的。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苏格拉底就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由此可知,一切让人的正当欲望得到满足的东西,一切对人的生存、生命有益的事物,一切让人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善的。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善本身是一种主观判定的结果,随着主体和时间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容。而从总体和客观上说,在最广时间范围内符合最大多数人的目的(最大最终目的),即为善;在最广时间范围内被证明对最大最终目的有利的目的,被称为“善心”;在最广时间范围内被证明对最大最终目的有利的行为被称为“善行”。
这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用另一种方式所做的阐释,与古人先贤的认识并无二致。
古往今来,哲人贤士们对善的求索与解读浩如烟海,难以尽述。而我最欣赏和赞同的还是这样一句,曰“上善若水”。此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意为:上善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有利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且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这里,老子为“上善”归纳了三大特征,或曰三大品质,即:利它、处下、不争。如果能像水这样,具备了这三大品质,难道还不是“善”、且属于“上善”吗?
同时,老子还具体列出了水之“七善”,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意为:居处善于选择地势,心胸善于渊默沉静,待人善于真诚仁爱,说话善于诚实求信,治政善于清静自正,处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抓住时机。老子所列这“七善”已非就水讲水,而是以水拟人,以水喻世。
那么,崇高是什么?崇高也就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道德修养,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理想追求。它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利它、益世。这完全可以用一言以蔽之,曰“善”,或更全面简洁地称之为“真、善、美”。
关于“善”,佛家的阐释更多。所谓“修行”,无非就是修善心,为善行,得善果。佛家经卷甚多,诸经对善的说法各异。有“二善”、“三善”、“四善”、“十善”、“十一善”、“十三善”等等不同说教。虽然这诸多对“善”不同的说法,其中包含的内容及含意略有不同,而其共同的主张却是人皆有善根,“善在人心中”,“佛在人心中”。这大约与“人之初,性本善”同出一辙。我不懂佛理,也不信佛教,但对于佛家这一见解深表赞同。
不错,善在人心中,善在百姓中,善在生活里。在普通民众中我们可以处处见到善,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可以时时感受到善。同样,崇高并非高不可攀,亦并不遥远。崇高就在民众中,就在生活中。中华民族先天就有“善”的根基,有“崇高”的基因。当今不断涌现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各种“最美”等等,都是崇高的榜样。
记得多年前,有人发过一个段子,假冒孔子之言说事。文道:“孔子说,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唧嘴也是一种善良;看家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孔子的学生们顿悟:原来善良很简单。”
这个段子纯属调侃,在对世上某些人没有道德底线、缺乏同情心、怜悯心予以嘲讽的同时,也告知人们守住起码的善心与良知。
联系现实生活,我也草拟了一个稍长点的段子,录之于下——
看到门前的地脏了,就拿把笤帚扫一扫;
看到路旁的树倒了,就拿根棍子扶一扶;
看到路上有石块砖头,就伸出手来搬一搬;
看到街上的窨井盖没有了,就写块木牌挡一挡;
看到有人在闹市乞讨了,就别管真假多少给一点;
看到有人在马路上跌倒了,就别怕被讹上前搀一把;
看到有人攀枝折花了,就别不好意思轻声劝一下;
看到有人行窃抢劫了,就别光顾个人亮嗓喊一声;
遇到有人问路了,知道的就指一指;
遇到老人孩子迷路了,能送的就送一送;
遇到邻家小夫妻拌嘴吵架了,能劝的就劝一劝;
遇到有人落水遇险了,能救的就救一救;
遇到有孩子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能帮的就帮一帮;
遇到有老孕病残上车了,能让座就让一让;
遇到大冷天夜里摆地摊的,能买的就尽量买一点;
遇到大雨天有车子开不动了,能推的就上去推一把;
碰到有人受了委屈想不开,该安慰的就劝解几句;
碰到有人获得成功有了喜事,该祝贺的就赞美几句;
碰到有人冲撞了自己,该谅解的就宽慰几句;
碰到有人帮了自己,该感谢的就道谢几句;
……
以上所列,不过随手记之,显然是挂一漏万。我觉得,这虽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小事,但其中无不彰显着“善”。善,就在这些不起眼不“伟大”的小事中细节里;崇高,就在这些不经意不做作的行动中举止里。以上所列举的这些事,应该是我们每人都能做到的善举,都能表达的善意,应是对我们每个社会人、每个当代公民的起码要求。
为善,就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走进崇高,就从生活中微小的善举开始吧!
2012年7月3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