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言训练: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训练: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第二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这在中学语文界已成为共识。要想把语文这个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因此语文训练本质上就是语言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言训练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24-02

作者简介:朱杰霞(1980―),女,江苏泰兴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必须进行语言训练,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永远追求的真理之一。下面,笔者将围绕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注意点谈一些浅显的认识,和领导、专家商榷。

一、注重情感,讲究语言训练的趣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的阅读与赏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此基础上相机进行语言训练。同样,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语言训练的主体,教师只是语言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的语言训练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训练。

再者,语言训练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情动而辞发”,学生有了感知语言、领悟语言、迁移和运用语言的热情,兴趣才会盎然,训练才会扎实有效。我们在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应该先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再让学生或造句或说话,或朗读或写话。学生的情绪高了,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语言训练就会水到渠成。请看韩军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片段:

生1: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生2:是一种让人痛苦的、压抑的颜色。

师:有道理,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个灵魂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凌侮和折磨。你认为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样?

生1:承受的苦难越多,就越高贵。

师:所以,这里高贵与痛苦矛盾吗?

生1:不矛盾。

师:这不就统一了吗?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句话就是,灵魂因 而 !(板书:灵魂因 而 !)

生1: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师: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韩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紫色”这个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比较想象,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也落到了实处。这就是真正的语言训练,是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语言训练。

二、科学拓展,放大语言训练的效度

在语言训练的理论研究方面,丁有宽老师提出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教给规律”的语言训练原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除了训练外,还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思想教育的熏陶,语文训练应注重的应该是思维训练。因此,我们在实施语言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语言训练点,统筹谋划,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科学拓展,体现语言训练的有效性。万万不能“为了训练而训练”“为了考试而训练”。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既扼杀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情感,又磨灭了学生语言生成的灵性。

笔者所在学校老师教学《推敲》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推敲贾岛为什么在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用“推”而不用“敲”的精妙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拓展了王安石当年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而反复推敲的故事。这样的训练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了当时贾岛为什么为了一个字而撞着了正在行进的韩愈,知道了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比贾岛原先用的“敲”字好的原因,知道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表意准确而冥思苦想、衣食难安、夜不能寐推敲语言文字的故事。这才是科学的语言训练,才是有效的语言训练。

三、遵循规律,体现语言训练的梯度

事物的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语文教学如此,语言训练更是如此,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更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等。语文课中的语言训练不能包容一切,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厚积而薄发,相信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注意语言训练,课课有语言训练,坚持做到一课一得,则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浑然天成。

语言训练切忌搞大规模的集中训练,把学生当旱鸭子一样填饱喂饱。一般来说,低年级重点在于字的训练,中年级重点在于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训练,高年级则词句并重兼顾篇的语言训练。这样做,语言训练才会取得实效。当然,这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尤其是中高年级一般情况下都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我们在明确了语言训练必须注意的阶段性后,还要注意在课堂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善于引导,逐步提高训练要求,让学生在一个从认识理解到迁移运用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训练的精妙。李镇西讲授《冬天》一课时,学生问:“‘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我不明白,‘她们母子三个’为什么要对着‘我’笑。”

李老师引导其他同学先回答,一位女生说:“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平常的亲情,因为每次我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会笑着对我说:‘回来了?’”李老师询问提问的学生,“你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对你笑不笑呀?”那位提问的男生点点头,小声说:“也笑的。”在李老师的启发之下,学生最终领悟了“笑”的含义――对亲人的眷恋和温情。这就是揣摩,就是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体现了一个阶梯训练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语言的深刻含义。

显然,语言训练的设计,需要教者深入解读教材,需要教者有一双灵动的慧眼,去发现语言训练点。唯此,课堂的语言训练才会精彩纷呈。

四、面向全体,注意语言训练的广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包含两个要义:一是语言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语言训练要全面,要有一定的广度。语言训练应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书、问、思等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章等理解和运用的训练,即帮助学生全面形成语言技能的训练。

叶圣陶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应用好这个例子,正确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地选择语言训练的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似乎应该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训练的技巧,关注训练的效果。中学语文是整个母语教学的基础,所以说,在中学阶段,语文的工具性肯定大于人文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真正明确了语言训练的目标,树立起语言训练的意识,注意把握好语言训练的趣度、效度、梯度、广度,并能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科学的语言训练途径,那么语文的工具性一定会得到加强。工具性加强了,人文性也就加强了,因为工具性永远是人文性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吕连环.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美的训练[J].现代语文,2006,(5).

[2]吴育良.初中语文语言教学现状及新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