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到灯塔去》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到灯塔去》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英国文学史而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作家。然而,对于读惯了金庸小说的中国读者来说,伍尔夫的名著《到灯塔去》却是一部不成其为小说的小说。因为这部译成中文后十多万字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不过是写了拉姆齐先生一家和朋友们去海滨别墅度假的故事。小说开始时,拉姆齐夫人坐在窗前,一边给小儿子詹姆斯读《格林童话》,一边织准备第二天作为礼物送给守塔人小儿子的毛线袜子,而拉姆齐先生则在窗前踱步,时不时又说些让小詹姆斯不爱听的话,因为他自认为应该讲实话,而实话是明天会变天,可能去不成灯塔。就在拉姆齐先生和夫人及詹姆斯之间为去灯塔的事儿纷扰不已时,另一些客人或者在画画,或者在冥想,或者在谈情说爱。晚餐后,拉姆齐夫人背着小儿子,肯定了拉姆齐的估计:“明天会下雨,你们去不成了。”就是这样一点点情节,伍尔夫却写了译成中文后的150页篇幅,占全部小说的五分之三。后面有两部分,一是用20多页篇幅交代了此后10年的变化,在正面描写别墅老屋日趋破败的同时,侧面点明了拉姆齐夫人和她的一儿一女死在世界大战期间。有意思的是,这个以“岁月流逝”为题的部分,开头是10年前大家都在逐渐入睡,而从第三节起却又一下子跳到了10年后,通过看房人收拾房间时的思绪变化,交代了拉姆齐先生一家人10年间的命运。第三部分则用了80多页篇幅,叙述了拉姆齐先生终于和詹姆斯兄弟坐船到灯塔去了,与此同时,客人莉丽也完成了10年前的一幅画作,算是为小说交代了一个结局。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得无法简单的故事,却被伍尔夫写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一部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一部着力刻画人物内在感受、心灵碰撞,而不甚关心他们的时代氛围和行为变化的小说,因而也就是一部几乎没有故事的小说。

阅读这样的小说,一方面要耐下性子,要慢慢品味伍尔夫的娓娓道来,要慢慢习惯伍尔夫从这个人物的视角,跳到那个人物的视角,而又不明白交代的叙事方法,还要慢慢认同伍尔夫从“现在”一下跳到“过去”,又会突然转回“现在”,所谓“心理时间”是非线性流程的学术主张。而就在读者的思绪随着作者的叙述的变化而变换时,你也许会发现人是个多么奇怪的生物,对同一时间人们会有多么不同的认识,而同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心灵感应,又是多么细腻,多么复杂丰富而变幻多样。于是,你会感到惭愧,惭愧于我们自己生活得是多么粗糙,多么匆忙,我们自己的情感是何等单薄,何等麻木,我们有可能失掉了多少品味生活、咀嚼生活的机会!

在惊叹于伍尔夫带给我们的全新生活感受方法时,我们也会怀疑,她如此细腻周到地展示给我们的书中人物的精神生活,是不是又有点脱离人物的时代背景,脱离了人物的日常生活?缺少了对人物作为人的常态的交往活动的叙述描写,或者说,太过着力于那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是否会影响人物的立体性存在?确实,如果站在传统小说的艺术评价角度看,人们或许会责难伍尔夫笔下的人物缺乏时代色彩,人物形象也不够具体生动等等。但是,作为意识流重要作者之一的伍尔夫,她本来就认为人类的内心世界才是“实在的,永恒的”,本来就十分关注人物的意识生活的独立自在的价值,而不太关心主人公们社会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这种缺少跌宕多姿情节的小说,又是作者独特艺术观念的产物,是伍尔夫区别于传统小说家的价值所在,也是她在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之间所以能够自成一格的重要原因。

读读《到灯塔去》,可以让我们知道,原来人也可以这样生活,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文,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