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时光采下的传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光采下的传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类对美的东西总是无限地向往,无止尽地追求,只要是和美的东西相遇,总希望能一辈子让它停留在自己的心窝窝里,踏踏实实地住着。

黄姚,就是一部被时光采下传说,被深深地烙在我脑海里。

位于贺州昭平县东北部的黄姚古镇,地处漓江下游,距桂林二百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相传,黄姚古为壮瑶杂居之地,最早的居民是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由广东迁移至此,落户生根,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古时交通不便,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战争才没有给古镇带来摧毁性的破坏,被相当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了镇内的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庙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走近黄姚,群山重峦叠嶂,此起彼伏。镇内有着三百多间错落有致的古镇民居;质朴无华的青石老街;庄重华丽的祠堂,悠然自得的憩息亭;蜿蜒不息的河水,一切都是那么的沉静而古老,因而享誉盛名,堪称“诗境家园”。

邂逅黄姚,给我们圆了一个重返古代的梦,在梦里我们寻到了……

蜿蜒细腻的姚江,夹杂着许多的历史,浸泡着许多文化。它对于古镇村民有着不言而喻的分量,它带着世世代代黄姚人的呵护,从黄姚流出,汇通三江……顺着江水,那里有经过千百年冲刷未能改变它笔直身杆的石跳桥;又挺着身胸呵护姚江的带龙桥,有意思的是,在桥边上的一眼“龙泉井”,据说是从龙王爷嘴里吐出来的甘泉水,只供饮用,不可玷污,以免亵渎神灵。

顺着姚江演奏千百年不曾改变的主旋律,踏上古老的青石街,三百多间明清古民居顺着石板错落有致地排开。黝黑的瓦,古老的横梁,朴质的泥墙,还有许多临街特色小店。这一切不仅是画,是诗,还是通往明清两代的无限遐想,此时此景不难想象出古镇当初的繁荣景象。如今,脚踏的石板早已被打磨得平滑如镜,虽历饱沧桑,却没有丝毫松动。徘徊其中,不禁感叹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其中有一块突起的石板,宛若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据说这尾鲤鱼是具有灵性的,从未绊倒过来自远方的游客。

镇上的淳朴民风,青石街上的木门可以“做证”,家家户户都将门把手设至离地约五十公分处,就连稚齿孩童都能轻易开启。

数不尽的古榕顺着道路延伸,参天而立,亭台楼阁、宗祠庙宇上的匾额、对联、碑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朴的幽幽文气,其中兴宁庙上的匾额“且唑噢茶”就被列为“中华名匾”之一。相传,黄姚曾出过十多位举人,更有像杨汉成、江清、苏蔓等一批义士在此生活过。

它们,共同组成了黄姚的身躯与血液,没人怀疑,这里本来就是一块充满灵性的福地。

在黄姚人的脸上,大多挂着温和、平静、友善的表情,读懂他们的表情,也便认知了他们的勤劳与善良。早晨,古镇的男人们赶着牛外出务农,女人们在姚江边上忙着清洗衣物,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古镇仿若梦境一般恬静、祥和。只有日暮时分,袅袅的青烟,才把我们从不食人间烟火的臆想中拉回现实。街灯开始点亮,昏黄的灯光指引着归家的人们。古镇的夜晚八时许,街上已经变得静悄悄,斜风照料着静眠,仿佛连呼吸声也要断言,由远处的虫鸣诉说:夜,睡却了。

民以食为天,因此,我不能不说到黄姚人的饮食。黄姚人饮食习惯以米饭和豆类食品为主,提起豆类,必然说到黄姚豆豉,历史悠久,始于我国清朝初期,曾远销国外中南亚地区,成为众人的餐桌美食。还有豆腐酿、雪豆饭、萝卜干炒鸡蛋等。由于地处东北部,河水偏凉,因此他们的食材里往往添加了辣椒。一碟刀工精细的五花肉,配上原味豆豉,再撒上一把自制的辣椒,便是当地独具特色的农家风味菜肴。

黄姚人对生活的热爱,尽情洋溢的激情,表现在一些传统的公众节日里。“端午节”、“取水节”、“中元节”、“中秋节”……最隆重的当属热热闹闹的春节,除了打扫房屋,置办年货,添置新衣,“忙年”以外,当然更是少不了在古戏台表演的彩调、桂剧等精彩戏码,到了年初二,会有居民自发聚集参与舞鱼、舞龙、舞狮、舞龟蚌以及表演光对阵、五花阵、提灯等传统活动,恭贺新春。

黄姚人也许在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是精神上的匮乏绝不可能属于他们。其实,青山绿水是一种财富,闲暇怡情是一种财富,返璞归真是一种财富,正是这许多的财富构建成为了心灵的财富。

也许在极度匆忙之时,不禁想起在那个遥远的彼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时光雕刻的一幅精彩绝伦的图画之中,享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