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性的再利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性的再利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从世界范围来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迅速崛起,工业社会的日渐衰退,出现了“逆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现象。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比重日益下降,新兴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产业门类。制造业、仓储业与运输业逐渐衰退和退出,而科技、信息、金融、贸易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趋成为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主要职能。其次,随着生产技术、运输方式和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导致城市局部地区的建筑、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与老化,出现功能性的衰退。

因此,我认为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建筑节能减排设计和建筑可持续利用的趋势中,应该更多的将研究方向设定在对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性建筑设计与改造的方面。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论文的机会,能够学到一些指导后工业城市更新中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些指导原则。通过研究一些后工业城市改造的经典案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以期有朝一日能在国家的后工业城市更新改造建设中得以运用。

中国,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很多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工业生产机构与仓储设施被废除或被转移到城市新区,而遗留下来相当数量空置的工业建筑和荒废的工业用地。再者,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建筑,由于城市的扩张,现在占据了新城市版图的重要位置,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土地区位价值的变化还造成级差地租现象,表现为城市用地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不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城市中衰败的工业区还是衰败的工业城市都势必面对城市更新的趋势。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住宅、商业区、社会公共场所等等一切都变得日渐拥挤、狭小和短缺,城市往往向其内部与周边寻找空间以增加密度和体积的方式容纳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行为,这是城市面临全面更新的原因之一。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的实施层面,巨绝大部分工业遗产不是文物,不能通过文物保护的途径去实现,所以工业一场保护在我国当前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怎么讲他们保留下来?工业遗产是附着在工业用地之上,所以现在许多工业城市是通过规划的手段来实现对有价值的工业建筑物的保护。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先确定有价值的构筑物和建筑,制定保护名录,把保护建构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参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的方式,划定为工业遗产保护区。并将此作为今后城市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土地一级开发室将工业遗产保护成本,土地污染成本计算在其中。比如首钢,北京焦化厂的工业遗产保护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考虑到工业企业搬迁之后,将以往的工业用地转化为满族城市新功能的用地,虽然还是以开发建设为主,但希望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通过有效手段留下一些有价值的遗产。上海对于工业退出城市中心区后,推行的工业用地更新模式是“3个1/3”的政策――1/3保留,1/3改造,1/3开发。正是这个政策的引导下,上海才出现很多利用工业厂房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大大小小已经有70多个,对上海创业转型和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空间。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工业用地更新的实例中,几乎各种产业都有。例如机械制造厂,纺织厂,食品厂,印刷厂。在城市中心的企业以食品厂,印刷厂,弄堂工厂这类小规模的工厂居多。城市周边则以焦化厂,化工厂,钢铁厂这类的大型工厂居多。

这些场地更新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在不断扩大,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强度虽然不高,占地面积又很大,很多城市道路无法穿过,对城市的交通影响很大,污染对城市的影响也很严重。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讲,企业也希望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来自城市与企业上方面的需要,促使了这些工业企业的搬迁。

我国目前在工业一场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的法律法规。首先大量的工业遗产不是文物,本身没有法律身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只有13处,还有一些“优秀历史建筑”或“优秀近现代建筑”中的工业遗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还有大量的工业厂房价值没有那么大,无法列入各级保护当中去,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提倡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这就需要在工业用地更新中通过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来引导。

其次,目前厂房改造多处于“违章”的状态。因为土地原有的用地性质是工业,但建筑被改造之后,建筑用途,规模都改变了,与目前土地和城市规划管理政策存在矛盾,无法办理相关的手续。其次是目前的改造多是由艺术家自己设计施工的,没有按照相应的建筑规范来执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典型案例分析

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市中心的伯利恒钢铁厂改造工程是后工业城市景观改造的一个突出工程实践。该项目是一个综合项目,其设计融合了伯利恒钢铁公司旧厂区的特点,极具工业气息,是近年来美国工业重建工作的典范。该项目的设计人员对占地约80937平方米的一期工程进行景观设计,将场地浓厚的工业背景与当代设计相结合,打造一处全新的城市娱乐中心项目。

钢铁厂旧址中大部分厂区位于利哈伊河南岸,紧邻活跃的城南地区。厂区内砖结构的老式厂房林立,高炉,办公楼,龙门吊,支架灯遍布其间。设计方着眼于钢铁厂的历史,并力图使其在最终的景观中体现出来。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拥有众多的搞产能的原料加工厂。伯利恒钢铁厂就是其中的一个。20世纪初期,全球性的竞争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停产现象,经济开始萧条。那些一度曾经蓬勃发展的工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钢铁厂也是随之不景气,直到最后被废弃。

这个项目围绕着两大目标展开。首先,尽可能地利用并改造现有的建筑。其次,通过为新建筑注入适当的工业设计语言,保护钢铁厂的工业遗产,实现美学上的统一。在设计上,对现有建筑及材料进行适应性再利用,使之融入新的发展规划,从而将这一即是地标改造成新兴的娱乐中心。娱乐中心内设有赌场,酒店,综合零售店以及美国工业遗产历史博物馆。

该方案着力体现工厂的历史,之前被用于从铁道及河流处搬运原料的大型矿石起重机位于工厂的南部,在这一标志性建筑周围加筑了石笼挡土墙,硕石及石块,这一切都致力于模拟历史上曾在这里进行的钢铁萃取过程,植物的栽植也遵循简单,低维护成本的原则。

建筑的再利用乃至整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无不体现出可持续的特点。铁矿的萃取及运输使场地内土壤的酸度极高。针对此种情况,设计方案采用了易成活的植物,借此改良土壤,以便于灌木,树木以及其他植物在酸性土壤里生长。景观沉降区内设有生态调节沟,用于雨水补给。这些调节沟可作为雨水渗入装置,净化过滤水体,并将其输送到蓄水层。

现在,一度萧条的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娱乐中心,并且为周边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讲历史保护与当前开发结合在一起。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具有文化、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思路。事实上,对待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方式是文明的一种度量。中国产业遗产正经受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破坏和毁灭,以极快的速度消逝,包括自然损毁与人们基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建设开发性破坏,如著名的沈阳铁西区产业类历史建筑在近年商住开发中几乎被完全清除,而类似情况在其他城市也非常普遍。

当前我国大部分保留的产业建筑其意图都是在于利用,而且这种利用很多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成为过度利用,甚至破坏了遗产的历史信息。工业遗产所赋予我们得工业文明,精神意义和教育作用还没有充分挖掘。所以我们更加期待通过工业遗产保护以公共利益优先为原则,更多的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