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济仁主任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济仁主任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冠心痛;名医经验;归芎参芪麦味汤;李济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4―0005―02

李济仁主任医师是国内著名新安医学世家“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为首届30名国医大师之一,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全国7名《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医60载,临证经验尤为丰富,掌握了一系列临床久经验证的有效方药。今整理李老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与同道共同学习。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心脏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等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血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多发生于40~5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最早记载始见于《内经》。本病是由心气血不足,阴寒、痰浊、瘀血等邪气留踞胸中,郁阻脉络而导致胸闷,胸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短气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心胸病证。轻者仅膻中或胸部憋闷、疼痛,可伴有心悸,称为厥心痛;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而持续不能缓解,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称为真心痛。

1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两手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搏动无力,左寸属心,右寸属肺,两寸脉鼓动不足,说明胸阳虚衰;尺脉属阴,阴弦说明下焦阴寒太盛,水饮内停,说明胸痹心痛是由上焦阳虚,阴邪上乘,正邪相搏,胸阳痹阻而成。唐宋以前众多医家一致认为气滞、痰浊、瘀血是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明朝王肯堂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做了补充,在《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中说:“有病久气血虚损,及素作赢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这一认识为后世医家辨证治疗胸痹心痛分虚实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病位在心及心之脉络,并涉及肝、脾、肾,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常为心、脾、肾不足;标实常为寒凝、痰浊、瘀血、气滞等郁阻脉络。本病患者常为素体虚损,往往又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而诱发本病。

2 辨证论治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胸痛常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可放射至左肩、左前臂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等,历时短暂,持续几秒至几分钟缓解。严重者疼痛剧烈,并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有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症见心悸心慌,形寒肢冷,腰酸乏力,舌淡白,脉沉细属心肾阳虚;胸痛隐隐,心悸自汗,声息低微,苔薄,脉弱属心气不足;胸中痞塞闷痛,心悸气少,痰多,喘咳频作不得平卧,苔厚腻脉滑属痰浊阻络;胸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入夜痛甚,舌质紫黯,脉沉涩属瘀血阻滞;胸痛走窜,胸胁满闷,因情绪波动而变化,纳呆,善太息,苔薄脉弦涩属气机郁滞。

对多种类型的冠心病,李老均以自拟“归芎参芪麦味汤”临证加减施治,疗效显著。方剂组成:当归、潞党参、紫丹参各15g,川芎、五味子各10g,黄芪20g,麦冬12g。方中当归功擅补血活血,与“血中气药”川芎配伍,更增活血化瘀,养血活血之功,故为主药;党参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辅佐主药来共同扶正;专人血分的丹参活血通络,祛瘀止痛;麦冬养阴润肺,益肾清心,生津除烦;五味子生津敛汗。敛肺滋肾,宁心安神。

2.1 分型论治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痛”的关键在于“通”。“通”的内涵十分广泛,不仅单指活血、行气、化瘀,也指补虚、助阳、温里等方法。而李老就将这一治疗理念在临床上更是诠释的淋漓尽致。

2.1.1 气虚、阳虚型症见:心悸心慌,心中惕惕而动,肢体乏力,畏寒肢冷,唇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法:益气温阳,开痹通络。方用归芎参芪麦味汤加大黄芪用量,潞党参改为红参。阳虚明显者加肉桂、附子。若阳虚严重,复加寒邪侵袭,导致气机痹阻,可引发心肌梗死及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症见心前区或胸骨后卒然疼痛剧烈,伴冷汗,面色苍白,胸闷气短,神智烦躁,四肢逆冷,甚至昏厥,脉结代,舌质暗紫,苔微黄。先急服苏合香丸以温通开窍,再以归芎参芪麦味汤加失笑散、四逆汤化裁。

2.1.2 血瘀型症见:胸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入夜痛甚,心悸气短呈阵发性,口唇紫绀,舌质紫黯或边有瘀斑,脉沉涩。常伴有心绞痛,甚则心肌梗塞。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归芎参芪麦味汤加失笑散及红花、甘松。如若脉结代则加苦参、甘松。

2.1.3 痰浊壅盛型症见:胸中痞闷疼痛,心悸气少,咳唾痰涎,呼吸急促,不得平卧,舌淡,苔厚腻,脉缓滑。治法:宣痹通阳,化痰逐饮。方用归芎参芪麦味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枳实。

2.1.4 气机郁滞型症见:胸痛走窜不定,胸胁满闷,气短,症状因情绪波动而减轻或加重,食少纳呆,善太息,苔薄白脉弦。治法:开胸理气,通络止痛。方用归芎参芪麦味汤加金铃子散,广郁金、枳实。

3 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男,50岁,冠心病史5a,西医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劳损。经中西医治疗,效果均不显著。症见:心痛彻背,胸闷气短,伴有心慌,汗出,背寒肢冷,面色不华,夜卧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胸阳不振,治以补气益阳,温经通络,以归芎参芪麦味汤加昧:当归、潞党参、紫丹参各15g,川芎、五味子、附子、枳壳、枳实各10g,黄芪30g,麦冬12g,肉桂6g。服5剂,心痛、胸闷略减,但活动后仍觉心慌、纳少。患者久病素体亏虚,胃气亦见衰弱。仍守原方再增大补气之力,潞党参改为红参10g(炖服),又加炒白术10g,用以健脾益胃。服药5剂,心慌已止,胃气复苏,饮食增加,再服10剂以善其后。10d后随访,病情控制,复查心电图较前明显好转。

病例2:王某,男,63岁,患者血压持续偏高,屡发心前区闷痛并有紧缩感,偶遇风寒或情志不遂时更重,含服硝酸甘油片暂缓。曾作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压”,符合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象。血脂分析:胆固醇385mg/dL;B脂蛋白750mg/dL;诊断为高血压性冠心病。症见:胸中胀痛,惊惕不安,眩晕肢体麻木,夜寐梦扰,面赤口干,舌质绛,苔少,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阴虚阳亢,血脉凝阻。治以滋阴清热,行血活络。方以归芎参芪麦味汤加味,当归、潞党参、紫丹参、夜交藤各15g,川芎、五味子各10g,麦冬、何首乌各12g,黄芪20g。患者服药后症状悉减,唯口干依旧,舌质仍绛,应当再增加滋阴清火之品,上方加细生地20g,鲜石斛10g,以退虚火。服7剂,阴分渐旺,虚火清而血行畅,夜寐亦安。虑其多梦,心肾交而不固,嘱其守方继续服用,并早晚服用柏子养心丸。月余后病安,血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