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析核心 促进数学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析核心 促进数学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就教师如何进行以“教”导“学”,实现核心知识突破,结合一些实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多设问题串、合理安排活动.

[关键词] 核心;数学理解;问题串;安排活动

■ 引言

在新形势下,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核心知识的突破,因此,教师要把工夫下到从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上,要以实际行动和具体做法来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让学生看到并认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真正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有一到两个核心知识,所谓核心知识,是指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明确要求的、结构性的知识,是有广泛运用的、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而且某些知识间的联系是以这个“核心”点来进行辐射. 它们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具有内在的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 在新课改中,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不仅要关注《新课程标准》中列出的核心知识,还要关注如何进行核心知识的教学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因此,数学核心知识的突破,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设计,更是教的一种智慧、谋略和策划,呈现出的是一种在眼前一亮的教学思路. 本文就教师如何进行以“教”导“学”, 实现核心知识突破, 结合一些实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 “核心”因“预设”而精彩

目前,许多教师非常重视也非常善于进行课前教学设计,为课堂的顺利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然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因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变故”. 面对这些“变故”,教师采取的细节教学行为就很有思考价值,既彰显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又为听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还可以从中学习精彩的细节教学处理方式,反思一些细节教学“遗漏点”,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案例1 一次新课程研讨活动中,几位教师同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师设计了数据收集活动:小组一起测量脚长. 然后按小组进行分工,每个小组中哪些同学负责测量,哪些负责记录,哪些负责总结……学生兴趣盎然.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味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重结论、轻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恢复. 这个理念正逐渐为一线教师所接受和应用,数学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演示,情境表演等被广泛应用. 然而,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一味追求课堂形式而不考虑教学效果,那是对新课程的曲解.

本例中,量脚的长度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是十分生疏和不能理解的现象,教师通过小组活动将课堂教学变成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收集”数据,场面似乎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学生们也都“热情参与,兴趣盎然”,但要注意,如果这样的教学活动(情境)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诠释和数学处理,没有学生的“智慧参与”,那在这种“热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接受并理解了多少?积累、沉淀了多少?所以要求设计者应精心“预设”,以达到“核心”的生成. “测量脚长”可以说是一个收集数据的很好的活动,但教师若能在教学前有严谨周密、合乎情理的活动设计就更好了,如学生分组、分工明确、活动步骤与要求具体、汇报结果完整等.

■ 多设问题串,环环相扣,解析核心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 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螺旋式上升,因此,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而进行. 教学是科学,是艺术,也是技术. 教师要根据心理学原理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掌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技术,把问题设置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 在此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美,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教师还应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案例2 加权平均数概念的教学

1. 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问题一:八年级的2个数学活动小组,在某次测试中,第1组的平均分是80分,第2组的平均分是90分,你能计算出这两个组所有学生在这次测试中的平均分吗?

2. 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本学期李明的数学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是92分、94分和87分.

(1)你打算如何计算李明本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

(2)如果这3项成绩分别按30%,30%,40%计算,那么李明本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分?

(3)如果这3项成绩分别按40%,30%,30%的比例计算呢?

问题三: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1)你觉得谁会被录取?

(2)老师在测试前根据这3项测试的“重要程度”,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的分数按 5∶2∶3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

(3)如果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创意设计按3∶2∶5的比例呢?

3. 合作归纳,形成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各个数据在一组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某些数据比其他更重要. 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weight).

一般地,设x1,x2 ,…,xn 为n个数据,w1,w2,…,wn依次为这 n 个数据的权数,则称■ 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weighted mean).

教师通过设置一个个问题,一会儿把学生的思维逼到绝壁悬崖,让它在绝处逢生;一会儿又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广阔的天空,让它在高空中自由翱翔. 这样的课堂设问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学生自然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启了智力,甚至有闪光的发现、独到的体验,该节课的核心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突破.

■ 合理安排活动,人人参与,渗透

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欲望则更为强烈. ”有些数学问题需要在它的特定环境中“做一做”,才容易洞察它的内在联系,发现解决的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对待学生最根本的态度.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广泛、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美国一家图书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做过了,我明白了.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需要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性的方法来学习,因此,我们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环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因为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从而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突破一个个核心,攻克一道道难关.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找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真正把握数学核心知识,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弄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各个阶段的呈现形式以及变式与联系,领悟它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形成学生自己的数学理解力. 教师要引领和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线索,逐步构建一个反映数学内在发展逻辑、符合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核心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再生功能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并将其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自觉地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