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要的,就是从未有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要的,就是从未有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托马斯?赫斯维克可能是当下全球最红的年轻建筑师:一方面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纸图击败Zaha Hadid等一众名师;另一方面,作为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火炬点火仪式的总设计师点亮全世界的眼球。

“一提到英国,你们想到的大概就是戴礼帽、拄拐杖、抽雪茄的老派英国绅士,或是花园里的下午茶?我可不这样想。我喜欢更现代、多变和前卫的英国。”

所以,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你看到的是从主火炬台位置、形态和最终点燃圣火的主火炬手的选择,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现代、多变和前卫的特征。

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天才,当代的达?芬奇——人们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赫斯维克,只是确信对他作品的热爱。

从未被建造过的建筑

赫斯维克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发明一架永动机。在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之前,赫斯维克先后在曼彻斯特工艺学校和皇家艺术学校学习三维设计,后又攻读了两年的家具设计,1994年毕业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出品一些稀奇古怪的创意作品。谈到对他的设计审美触动最大的事,他一定会提到1992年的世博会。

1992年,世博会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举行。那一次,英国现代派建筑师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在塞维利亚世博园区搭建了一座宏伟的水中教堂,运用太阳能帆板、水幕墙等高科技元素,构建了一个“有活力的生命有机体”。这个设计后来被认为是历届世博会英国馆的经典之作。赫斯维克当时就看呆了,“事实上,我并没有去到现场,但当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建筑的图片时,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我才知道,建筑其实可以这样玩的。我当时就觉得,能够为世博会设计展馆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于是他决定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英国馆的设计竞争。为了赢得胜利,赫斯维克特别研究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们想要比别人先走一步。”赫斯维克对自己说。

赫斯维克与他的同事想到了种子,大自然最本质的东西,一切自然生命的起源。“我想,多数人都会想到绿色,而我们则想到了种子,这与许多人想的都不同。”

如蒲公英般“绽放”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以其奇特的造型让任何第一次看到他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造一个重未被建造过的建筑,能流芳百世的建筑。”赫斯维克说,目前流行的建筑大多是以奇特的外形或线条取胜,而他所设计的英国馆外表是柔软的,随风摆动。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传说中的“种子殿堂”。展馆外形由约6万只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在每根亚克力“触须”的内端都嵌有不同的植物种子,向外伸展,随风摇曳。

小的,是美好的

赫斯维克的设计项目从建筑、环境改造、城市规划、艺术雕塑到产品设计,包罗万象,项目足够小,但却引人注意。他曾为伦敦桥四周的Guy’s医院设计了一座200万英镑的新入口。这个项目的核心是一座“汽锅”,用立面包裹的锅炉为这座医院提供动力。立面是用108块织纹不锈钢片组成的,到了夜晚,“汽锅的外衣”成为迎接医院员工和到访者的标志。

赫斯维克在伦敦大联盟运河上修建的卷桥,也是赫斯维克早期的代表作,由于这座桥既要方便工人和居民通行,又要能够打开,方便过往的船只,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设计一座单一的直板吊桥,而赫斯维克让桥身卷起来,成了一个圆筒雕塑。

“赫斯维克工作室凭借那些看似无奇的工程发展壮大——他们总能化腐朽为神奇。”英国建筑策展人凯特?顾特琳在《绽放蒲公英》一书中这样介绍赫斯维克:从小就热爱发明创造,他的好奇心和创造天赋,让他敢于挑战与众不同的项目。

在香港上环,赫斯维克将酒店的保险箱、电视机、冰箱、衣柜等造型做到了外墙上,他让路人从外面就知道酒店里是什么,这个灵感的来源,是上环干货店门前悬挂的鱼干,因为你看到鱼干,就知道这家店里还卖些什么;在英国蒂斯河边,他将摊开布局的电站的功能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成一个垂直型的建筑,节省出来的空间用来做绿化,他希望将一个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电站,设计成一个可以举行成人礼和酒会的公园。

赫斯维克说,他生命中最喜爱的,就是去创造世界上还不存在的东西。

还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三维设计的时候,赫斯维克要做名为《建筑的启示》的论文。为此,他走访了建筑师、建筑工人及建筑承包商,得出一个结论:建筑设计与建设工艺两者不应分离。

赫斯维克的设计,都是以功能为出发点。他经常说,在设计小作品的时候,从大工程获得灵感。同样,在设计大项目时,从小作品获得启发。尽管他如今已经不必和小项目终老一生,但他仍然认为:小建筑远远比那些无神的、冷酷的大建筑要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