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紧紧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力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思想品德课本是先进思想的载体,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教会学生做人的神圣使命。有英雄典范,榜样形象,也有凡人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忏悔;有伟人的名言,也有普通人的生活哲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教他们文明守纪、礼貌待人;与人为善、给人爱心;教他们团结友爱、勤俭自强;大公无私、品德向上。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大多枯燥乏味,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从说教到说教,与学生鲜活的生活实际相脱节,没有起到思想品德课特有的育人的功能,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我认为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很低效,现状表现以下:

1.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时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其基本教学方法仍然是“讲授――接受”式, 教师如同牧师一样,把课堂当讲堂,“照本宣科”理论说教,强调理论观点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的世界之内。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长此以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不感兴趣。这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说教,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得知识与能力相脱离、教学与做人教育相脱节,学生逐渐成了机械记忆知识的容器,逐渐养成了依赖的学习心理和习惯,无法在心灵的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无法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久而久之使得思想品德课固有的科学内涵被淡化,也使得本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的功能所缺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假、大、空现象突出。明理导行、教会做人是思想品德课肩负的重要职责。然而时下的思想品德课离这一目标却渐行渐远。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高谈阔论,理论至上,旗帜招展。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如坠雾里。思想品德课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品德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能更好的完善自我,提高个人境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更好的指导实际生活。诚然,教重在导,学贵在悟,导行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是重中之重,要求学生用学到的道德观念来明辨是非,用所学的法律常识来规范自身行为,用所掌握的国情国策来自觉的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指导生活。

3.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表现出极不平衡性。表现为生理的成熟早于心理的成熟,因此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弱,行动草率。在面对学习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时容易产生不满、厌恶等消极情绪,离经叛道,表现过激。而我们许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只是为教学而教学,为考试而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不考虑对学生的心理、品德及做人教育 。因而思想品德课起不到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忽视对学生的培养。

基于当前学生思品课学习中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4.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突出实践性,是思品课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而时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说教,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理论代替了经历,这是根本起不到教育效果的,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生活是纷繁复杂的,风霜雨雪都是锻炼,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学习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面对思想品德课低效的现状,我们要认真反思,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走进新课标,带着新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性质。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