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学生生态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学生生态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了解目前中职学生生态道德的水平和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好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对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生态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生 生态道德现状 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目前中职学生生态道德的水平和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好的教育思路和方法。笔者对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生态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己认识到目前环境污染很严重,只有1.2%的中职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不严重”。但是对调查对象所回答的问题详细分析,却发现他们所具备的生态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生态道德认知水平低

问卷显示,中职学生有一定的生态道德知识,涉及的基本常识类问题,如对“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的知识回答,正确率达 60.26%,对有关环保政策法规有一定了解的占 76.32%,对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55.63%的学生都认为很严重,关于“人类属于自然并依赖于自然”等人地关系的论断,55.30%的学生认识明确,26.70%的学生认识基本明确。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道德知识还相当欠缺:有 30%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世界环境日”和“地球日”,对“人地关系”回答“不太正确”和“不正确”的学生分别有关 14.62%和 10.17%。对“是否吃野生动物”的调查中,有 11.8%的学生认为它们是为人类的利用而存在的而会毫不客气地吃。此外,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比较新的问题(如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权等)的了解知之甚少。这说明我们的生态道德教育还远远不够,未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致使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生态道德认知上相当缺乏,甚至在认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有关的知识来源主要是“社会媒体”而非学校。

2.生态道德情感丰富但易转移和中断

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较好,大部分都热爱和向往大自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有较强的保护环境和打击破坏者的意识。在调查中,对于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80.24%的学生都认为应该采取行动给予制止,只有 2.36%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17.4%的学生虽不表示采取行动,但也十分气愤;在对是否吃野生动物问题,有 45.06%的学生认为动物是有生命的,应该得到珍重而表示坚决不吃。在对环保事业的态度上,为了保护生态而需要收费,有 75.30%的学生表示“同意”和“较同意”,尤其是有 98.40%的学生表示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这说明正是学生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热爱的情感,才能有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但也有 49.30%的学生选择了有点不忍心吃,但别人吃,自己也会跟着吃野生动物。这就体现了学生情感易转移和中断,也反映出其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浅层。

3.生态道德意志较薄弱,常随着外部环境的左右而动摇

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把正确的生态道德行为贯彻到底。在调查中发现:在关于是否吃野生动物的问题的回答中,有 49.30%的同学虽不忍心吃,但因受他人的影响,自己也跟着吃,在对垃圾处理上,有 48.51%的同学在无人看管或者环境不整洁时,也会随手乱扔垃圾,说明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薄弱,因而相当一部分在行为上没有上升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不能长期自觉、独立地将道德准则或要求运用于新的情境和社会现实生活中,也不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水平,生态道德意志常常随着外部环境的左右而动摇。

4.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

生态道德行为是生态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是实现生态道德动机的手段,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规范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从学生的个人行为看,虽然个人有比较好的卫生习惯,但是总体上道德行为比较薄弱,存在问题也比较严重。我们经常会看到课间休息或放学后许多学生都坐在或站在教学楼前的绿草茵茵的草地上聊天,完全没有感受到对小草生命的伤害。调查结果显示,有 50.00%的中职学生存在着浪费水资源现象;调查显示参加过环保宣传的只有 2.98%,且参加过的表示意义不大,注重于形式,没有经常性的进行。以上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尚待提高,尤其是生态责任感差,缺乏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5.中职学生生态道德的差异性明显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和行为存在差异,出现了知行脱节。在道德认知上,体现为认知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对重大的生态知识的回答,错误率一年级学生为 16.30%,二年级学生为 18.20%。在道德行为上,二年级学生的道德习惯有一定的摇摆,较之一年级学生并无发展,甚至有倒退迹象,出现了知行的脱节,如做到有时候通过听广播、看电视或阅读书籍等途径关注环境问题的,一年级为 26.25%,二年级为 24.12%。在访谈中,其中一所学校学生反映:二年级学生第四学期结束就要去实习,所以到第四学期就连大扫除、值周这样的活动都不愿参加,造成这些倒退的现象,根源在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和对学校的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加剧,人才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上,而不是综合的素质,更不是人的道德素质。

最后,社会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社会宣传活动开展不够广泛,社会整体的生态道德水平低,家庭生态道德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不能胜任家庭生态道德教育“主讲教师”的角色,没有形成较好的社会氛围,社会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法制日报,2004-04-05(3)

[2]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