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巩俐,谁知女人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们对巩俐的熟悉,就好像她是自家远亲的姑娘。看着她一路走来直至飞黄腾达,由衷地视她为骄傲。今年情人节,巩俐和刘德华一起出演的《我知女人心》上映,这样一对组合,非常出人意料,仿佛触动了太多人心底的某种时代情结。才忽然发觉自己的青春,早已随着她简历的积累而逝去。
20岁,30岁,40岁,她的青春,铺满我们的记忆。
人要比角色面对更多的问题。越是年轻的时候,越是想不清楚那些问题。
20岁,在稚气与意气之间
“巩俐的《秦俑》在香港上映时,我也去看了,当时巩俐还去吃了云吞面,我一直坐在旁边看她,心想怎么有这么美的人!一直希望可以和她拍戏。想不到20年后才实现,而且她现在比以前更美丽,我看到她心跳比以前还快。” 在《我知女人心》的新闻会上,刘德华自曝,他等了20年,才一圆与巩俐合作的梦想,20年!多感慨的重量!
1992年,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现身威尼斯电影节红地毯,一时间全球各大媒体均被巩俐的红花旗袍所倾倒。从此巩俐一直被称作东方美的象征。
第一次亲眼见到巩俐,就有种感觉焦距不准的错觉。她与银幕上的那个巩俐有着一样的五官,却多了一些莫名的气场。
就像巩俐所说,“也许,他们是习惯于把我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当成我,对于演员来说,这种评价也是一种赞扬,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演过的每个角色都跟我很像,不过,仅仅是我性格中的一个侧面,角色要艺术化,性格会比较集中在某个方面,而生活中,人要比角色面对更多的问题。”
1965年出生的巩俐,在她20岁的那段岁月,正是经历中国变革最激烈的一个时代,1985至1994,一切规则都在重建,每天给自己的理想定位,在第二天就忽然变得面目全非。
1989年,巩俐在第十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以《代号美洲豹》的演出,获得最佳女配角奖,那部电影,如今看起来像个笑话,演员阵容却是大咖云集,比如,葛优就是里面的反派。
那时的巩俐,是时代的宠儿,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影星,甚至还不懂得支配生活的时候,就拥有了支配生活的力量。1993年,与周星驰合作的《唐伯虎点秋香》,闷在一个小圈子里的秋香的形象,又何尝不是她当时的写照。
“刚刚毕业那会,是非常喜欢买东西的,自己赚钱了,就特别好奇和兴奋,见到衣服就想买,回去后,却发觉,也许再也不会穿了。我现在,是宁缺勿滥。其实,买衣服,和选剧本,以及挑男人,是一样的,如果你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没有断然选择的决心,而是在犹豫,那就不要出手,因为,买回去之后,一定会后悔的。”
后悔的,不一定是买回去的衣服。
与张艺谋的一系列合作,也是她那个时代最大的感慨。1993年的《霸王别姬》,可以概括为巩俐20字头青春的落幕,那之后的巩俐,才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去向,太多的成功,原本让她来不及思考。
只不过,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语言与交谈,却是接近她的捷径,随着说起生活中的趣事,她表情活跃,眼神都在发光。“那时候,每天早上,我爸都逼我起来上山跑步,我就说,行,好。跑出去,到了山上,找个菜园子接着睡。我这个人,是个尽量避免冲突,但是,绝对不妥协的人。肯定是有男生想对我放电的,不过,我又不想对他放电,肯定不会接招的,就装不明白吧,嗯,也算锻炼演技了。”
终于依稀在语言中,唤醒巩俐的往昔画面,一个在八十年代度过火热理想年纪的女人,一个灵魂里已经有着文艺情结的女人,那个时代的理想与独立的精神,也许在许多人的身上,都已经被生活抹去,而在她的心中,依然如此清晰。
而当说起,是否有谁能让如此自信的她,也在心中有所畏惧,患得患失?
那一瞬间,时光的节奏,忽然缓慢了,明显可以看到她的眼神在流转,有一种思念的遥远在蔓延,好像许多事涌上心头,甚至,眼圈都有一点红。
或者是全部,或者干脆放弃,如此凛冽,就是巩俐的性格
30岁,百花缭乱
伟大的电影大师,前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说过,电影是对时光的雕刻。对于演员,每一部作品则是对她自己的雕刻。有人相信量变引发质变,一年一打,最终也能成为永恒。有人坚持珍惜羽毛,宁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对于巩俐,也许,唯一的不变,就是不想重复自己,也不想再让别人反复诉说她的过往。
在30岁开始的岁月里,巩俐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突破自己以往的形象,不只是旧时代的女青年,不只是中国味道的现代女人,
她开始尝试《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这样的港片,之后凭借《艺伎回忆录》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都是一种对自我的更新。
30岁的巩俐,视线已经从中国影坛掠过,放眼国际舞台,一个女人的生活,也在更加轻松自如的展开。
许多人物访谈者都难免犯一个毛病,就是偏面,因为,采访中与被采访者接触的时间,永远太过短暂,他们只来得及捕捉被采访者的一瞬间。而巩俐有很多面,无论当时抓住哪一面,都错过了更多面。既是到了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只是把巩俐当作一个女影星。
其实,巩俐在国际电影领域,也在一点点经营着话语权,1997年,获邀出任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2000年,获邀出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2年,获邀出任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3年,获邀出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巩俐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都担任过评委或评委会主席的华人女影星。
跳出国门,并非是因为虚荣。反而是因为冷静。
她已经拥有太多,头衔和奖杯对于此时的她,已经只是获得会高兴,但是,还不至于到“得意”的惊喜。“我并没有时间停息,只不过,在国内现在的影片审美和拍摄的大趋势下,似乎没有谁再愿意花很长时间,去筹备一部完整的精美的,可以流传的电影。那么,我又何必来浪费时间?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国外导演,我很乐意与他们进行新的尝试。”所以,在现在流行的“客串”与“捧场”的电影圈,人们却绝少看到巩俐会在哪部电影里面只露一个脸,来留下一个名字。
或者是全部,或者干脆放弃,如此凛冽,就是巩俐的性格,至少,是人们初见她时,感知的性格。“我希望有一些个性和神秘的东西,把我不一样的一面表现出来。如果穿上只是好看,那就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不管是什么牌子,只要我不喜欢,就决不会接受,工作上,我是一点私情都不讲,品质第一。”
30岁的巩俐,正在品尝权力带来的美味。那几年,她说的算。
当再没有哪个电影大师,可以来定制巩俐的形状。站在顶峰之上,她开始自己雕刻自己
40岁,和往事干杯
巩俐说,“ 我是个习惯性忘记的人,许多不开心的事情,我都忽略掉了。而多年的朋友,比如我们班上的同学,大家那种用时光积淀出来的感情,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人一生的顶峰,外在的是成就,内在的是修为。当人在高处,沾沾自喜,或者心生迷茫,都是大家可以理解的心态,然而,当巩俐站在顶峰的时候,却依然还有漫长的时光,此时此刻,向上的路,似乎已经难寻。
当再没有哪个电影大师,可以来定制巩俐的形状。站在顶峰之上,她开始自己雕刻自己,期待一个恒久的形象,可以穿越时光。
她已经不在意评论的言语,她是望向镜中的自己,认真雕刻,每一根头发的角度,都要精确。
终于踏入40岁的人生阶段,此时的巩俐,表现出了更豁达的情商,以及,更开放的戏路。进军好莱坞,在《迈阿密风云》中以英语演出,更是两个文化之间的碰撞。“导演是个很强势的人,我在与他合作的时候,是有点那种针锋相对的感觉,是一种互相激荡。在拍戏的时候,他会忽然有一些想法,有时,我也会对他有意见,然后,我就对我的翻译说,给我直译!一定要直译!把我的意见告诉他!然后,很快,他就在电话那边回话,我要对她说我的看法,给我直译!不要什么婉转!那样的碰撞,是很有激发的,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新的境界和改变。”
而当一切事务与电影与演艺事业有关的时候,她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可以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也绝对不能容忍一点错误的审视者。
2006年,巩俐与老搭档张艺谋合作《满城尽带黄金甲》,人们更是私下感慨唏嘘,时间能治愈一切。40岁的巩俐,眼窝中有一种更柔软的温情。那不是岁月打磨去了她的犀利,只不过是她终于领会了锋芒的正确涵义,把更多的激荡凝聚在幕后。
2010年,与刘德华合作《我知女人心》,这样一部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都市剧,反而对巩俐是一场挑战。因为,从影二十多年的巩俐,演过各个时代的摩登女郎。却是首次出演办公室OL!这仿佛是一个多么充满时代气息的隐喻。
“我从来没演过办公室女性,而且是第一次拍这种爱情喜剧。”华语影坛最勤奋的男人,和华语影坛最长青的女人,这样一组组合,实在是很考验观众的时光情绪。他们还在银幕上谈情说爱,我们却突然发觉自己也不再是20岁的青春。
也许,巩俐的感慨,正是我们当下的评语。“这个时代充满机会和变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没有什么不可能。”
问答:
《BLOOM》:女人都喜欢浪漫,在你看来,浪漫是什么?
巩俐:浪漫是一种惊喜,但是,绝对不是刻意。比如,一提起浪漫,就是送花,那就不再是浪漫了,反而让人觉得太了!浪漫也是有心,但是一种体贴,比如,有一次和朋友电话聊天,说起,如果有机会,可以视频通话。第二天,我就想着这个事儿,去片厂都带着笔记本,正好他又来电话,我就说,我带着笔记本呢,咱们视频吧。当时,他就觉得特浪漫。
《BLOOM》:现在的你,最怕失去的东西是什么?
巩俐:是健康。虽然,我现在身体真的非常好,在片厂连轴转都不是问题。但是,我家人还是很担心我的,因为我父母年纪很大的时候才生了我,生下来才四斤多。从小,我爸爸就经常催促我跑步,锻炼身体,现在还老问我有没有坚持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