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中国鸟类合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中国鸟类合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汇集中国鸟类物种,揭示中国鸟类奥秘,呈现中国鸟类瞬间,一套耗时五年,1191鸟种,上、中、下三大卷,400C余张图片,1860页码的《中国鸟类图鉴》一书集结出版。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套覆盖全国并以野外实物图片为标准的鸟类图鉴。一部精彩、珍贵的记录,定格了鸟的瞬间,展示了鸟的行为,揭示鸟的奥秘,给读者提供了一套翔实的鸟类标准版本。

《中国鸟类图鉴》是一本高水平的鸟类学专著。该书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观鸟人、鸟类摄影人和鸟类专家共同合作的成果。该书的主编曲利明先生是一位资深的出版人,主要编写人员刘阳、闻丞、雷进宇、危骞在国内观鸟界属于顶尖的高手,具有丰富的观鸟经验。

《中国鸟类图鉴》是国内第一本以摄影形式展示我国鸟类多样性的专著。其中很多鸟类图片是首次在国内外发表。与以往出版的鸟类图鉴不同,该书编者除了采用照片展示鸟类之外,还大胆地采用了新的鸟类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是由国内观鸟人在参考国际鸟类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cal Committee)的世界鸟类名录的基础上,对我国鸟类名录的系统整理,反映了国内外鸟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鸟,作为当今陆生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类群,无论出于科学还是文化的视角,一如既往地得到世人的关注与喜爱。正是由于这种超越时空的持久兴趣,才有基于鸟类野外摄影的《中国鸟类图鉴》地诞生。为了系统地整理、编排、展现上千种产于中国的鸟类,图鉴遵循特定的科学分类命名系统。除去鹊钨、鸳鸯等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沿用至今的鸟名,今天的鸟类学研究人员和广大鸟类爱好者更为熟悉的鸟类分类命名系统,则是肇始于林耐的拉丁文学名体系,在此基础之上,集中国鸟类学工作者智慧而制定的鸟类中文名录。

一定时期内鸟类分类学进展的状况,决定了当时图鉴所能采用的编排顺序。随着生物学技术手段的革命性进步,进化生物学理论的不断丰富,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分子、鸣声、行为和地质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都被用于鸟类分类研究,鸟类系统分类已经从形态学发展到系统发育分类阶段。关于世界鸟类系统分类和种属关系的研究大量增长。同期,关于中国鸟类分类和种属关系的研究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

中国到底有多少种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恐怕都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鸟类系统检索》所载的1140种,到本世纪初《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大全》所载的1244种,及《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记载的1329种(其中包括了那些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的种类),再至今日所知的超过1370种,中国鸟类名录的不断加长是中国鸟类学发展成就的一项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鸟类学“由合至分”的发展趋势。

然而,中国的自然历史犹如其人文历史一样漫长跌宕、丰富多彩、版图辽阔和地势复杂,这些因素令中国成为世界上鸟类种类最为多样,而其进化历程也最为引人入胜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使得针对中国鸟类的分类、分布以及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的鸟类名录也可能因此继续改变。第一,中国有超过70个特有鸟种,而有更多的鸟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仅边缘性地见于周边国家。很多研究者在重建一些类群的系统发育时,需要吸纳来自中国的鸟种,以获得完整的谱系关系。第二,在中国发现鸟类新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2008年,我国学者就在广西新发现了新种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2009年底,瑞典学者在越南北部新发现的灰岩柳莺(Phylloscopus calciatilis),后被证实也分布于我国。第三,许多已知鸟类种属之间的系统关系尚未厘清,甚至在科、目这样的高级阶元上亦存在重新厘定的需要。比如形态学分类将“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置于鸦科Corvidae当中,但是解剖学、分子系统发育证据均揭示该种实际是山雀科Paridae的种类;许多研究者认为亚洲鸟类的系统分类过于粗化,特别是一些分布相对较广、亚种较多的种类,经过研究后常被证实应当被分为多个独立的物种,例如冠纹柳莺复合种(Phylloscopus reguloides complex)等。这些种类均主要分布在我国。第四,在新疆、和云南的一些边远地区,最近几年成为鸟种新记录发现的热点。近年,褐喉直嘴太阳鸟(Anthreptes malacensis),尼泊尔鹪鹛(Pnoepyga immaculata)和黑颏穗鹛(Stachyridopsis pyrrhops)等鸟种在这些地区被加入到中国鸟类名录中。在《中国鸟类图鉴》付梓之际,仍有白兀鹫(Neophron percnopterus)和白尾麦鸡(Vanellus leucurus)作为中国鸟类新记录被摄影爱好者记录于新疆。在学术价值之外,对鸟类分类的改变,可能使得一些原先狭域分布的亚种被提升为受胁而亟需保护的受胁物种;对鸟类分布的更新,可能使人们注意到某些受胁物种的新地理群体,或者了解到一些因素,如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乃至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名录相关的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都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当今对鸟类分类与分布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得鸟类名录经常面临修订。为适应这一需求,在2006年世界鸟类学大会(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cal Congress,IOC)之后,IOC的分类委员会有计划地出版和更新世界鸟类种数统计,并在网络上(/)及时最新版“世界鸟类名录”。作为一项尝试,一群关注鸟类种数变化的中国年轻人(其中有直接从事鸟类分类和系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也有常年在中国野外一线进行鸟类观察的资深观鸟者),查阅了大量涉及中国鸟类分类的文献,比较不同的分类观点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份经过来自美国、英国、瑞典等国的资深鸟类分类学者和观鸟者的同行评议(peer-review)的“中国鸟类名录”。这份名录以IOC“世界鸟类名录”为蓝本,基于文献检索,对一些尚存争议的“新种”增加了关于其分类、分布以及中文俗名命名的观点。这份名录在某些方面与前述关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的专著不尽一致。但在种的水平,这份名录上新增的许多种类,如柳莺、鶲莺、噪鹛、雪雀、朱雀中的一些种类,主要是采纳基于分子、行为和分布方面的一些观点,将原有的亚种提升至种,其中文俗名命名也尽量靠拢前辈拟定而为大多数读者熟知的体系,同时使其能够反映与近缘种的差异与关系。这份名录本身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和物种名称的罗列,更是世人对中国鸟类多样性的阶段性认知和总结,它本身就记录了一段鲜活的自然历史。

《中国鸟类图鉴》作为一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反映当前中国鸟类丰姿及其生存状态的著作,是中国自然历史演进到当代之际,被实时地采集典藏的一枚“时空胶囊”。它的时效性,天然地与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的时效性相契合。同时,它作为一部出现在中国的著作,更应将这些源自上古《诗经》时代的文化意象,以一种现代的图文叙事方式,具体、生动地展现在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的面前。

我国保护鸟类工作起步较晚,有关鸟的民间机构多,派别多,相互之间的观点不同,容易产生分歧。如何以新代旧,制定新的标准,以哪种观点为标准,如何科学的进行鸟种的分类,突破旧的鸟种分类方法,让大众普遍接受新的编辑方式,都将是编辑出版重点思考的焦点。《中国鸟类图鉴》的编辑出版,千辛万苦、几经周折,如同人类探索鸟类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众多的奥秘等待人们的探索与揭示。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鸟类资源,在国际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随着发展,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好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身,自然生态好坏的重要标致要看身边的植被、动物的生存状况,鸟类生活在我们的周边,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其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记录一个地区的鸟类数量和种类多少,不仅仅是野生鸟类摄影者的个人爱好,更应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现今,观鸟人群成倍增长,各种观鸟会如雨后春笋不段涌现,对保护鸟况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以破坏环境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得到有较的限制,观鸟人有着不可估量的功劳。但是我国鸟类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中国鸟类图鉴》的作者一样,经常到野外去观鸟,用相机记录鸟,并积极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我国的鸟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