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索尼“绩效”主义的中国粉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索尼“绩效”主义的中国粉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本索尼(Sony),三十年前全球知名的电子品牌,如今已经走下神坛沦为亏损企业。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先生认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深受“绩效主义”其害的,还有日本松下(Panasonic)、夏普(Sharp)等同类品牌。日本企业家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开始重拾“技术之上”的管理理念。

然而,大部分中国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还在飘扬着“绩效主义”的旗帜,处在温水煮青蛙的境地却浑然不晓。产值持续翻倍、规模超常规发展乃中资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主旋律。

日本与中国的师徒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颠倒,盛唐华夏文明全盘被日本吸收早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日本产品、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批量回流到中国。1978年,曾让世界惊叹不已的“全面质量管理”,开始由日本企业“小松”传入中国。

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特点:把质量管理提到了经营思想革命的高度。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通过建立和运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组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从而科学地、经济地开展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可是日本企业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锱铢必较的方式,显然在“急功近利”的中资企业“水土不服”。“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折腾了几年之后,除了带给中国企业形式主义与虚假台账之外,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但是,索尼的“绩效主义”却与中国城市文明的主流思想一拍即合,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依据,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与日本的“绩效主义”相比,中国企业不过是山塞版的“绩效主义”公司而已,中国的“绩效主义”含水量很高。而且这种“赶工期”的“绩效主义”背后,蕴藏着产品与工程的偷工减料。目前国内工程建筑以及产品质量的低劣,就是最好的例证。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在1945年公司创立志向书的第一句写道:“最高程度地发挥精益求精的技术者的技能,创建自由阔达、愉悦的理想工厂。”自1995年索尼引入绩效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所有人、所有部门都要考核业绩。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多得益。

实行绩效主义,首先是索尼“激情集团”的消失。即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团体已经不存在了。索尼的技术团队主要受赚钱、升职或出名等外部动机影响。其次是挑战精神的消失。公司内部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后是团队精神的消失。公司变得臃肿后,上下级之间的温情和信任感不复存在。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提出的“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的公司宗旨,被继承者的绩效主义所颠覆了。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事实上,上司往往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以指标恒定、用“审核的目光”俯视部下。

绩效主义在很多时候是把双刃剑。虽然它可以使一些指标量化,但是同样,它也会加剧员工与员工的竞争,以及员工与上司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员工的创新精神“荡然无存”。

与此相比,1976年由三个大学生在硅谷组建的苹果 (NASDAQ:AAPL)公司,2012年10月3日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6230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苹果制胜的武器便是凭借全新的理念和iPod、iPhone、iPad等划时代的产品,全面颠覆了人们听音乐、智能上网的常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

苹果公司与索尼公司的区别在于:苹果倾向于未来,倾向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倾向于客户的需求;而索尼倾向于眼前利益,倾向于最大限度地索取内部员工的剩余价值,倾向于公司股东以及领导层的成就感。

苹果的成功经验与索尼的失败教训,应该引起中国各级政府以及各类企业的高度重视。GDP概念将被技术创新取而代之,“企业至上”将被“员工至上”代替。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亿万民众以交通事故6.8万起、794人死亡为代价的疯狂旅游热潮,演绎了华夏民族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巨大蜕变。“绩效主义”被“以人为本”所取代,乃不可扭转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