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为何失去本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为何失去本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撰写的《呼唤本色语文》,我认真拜读,反复琢磨,并深为教授痛心疾首的“呼唤”精神而难于静心!

4年前我在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曾聆听过杨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那时他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是总结:讲的太多、问的过碎、统的太死、管的太紧,历时4年的课程改革,今天,杨教授再次总结语文教学的问题时,概括为:一虚、二闹、三杂、四偏,概而言之,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语文教学为何失去本色?原因何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没有把握好课改之度。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方式无疑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改革应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进,而不是完全彻底否决。可实际情况如何呢?往往是当批评传统课堂讲的过多、问的过碎、统的太死、管的太紧时,就会出现不讲不问、不统不管,致使课堂“虚华不实”、“偏离基本”、“浮于热闹”、“杂乱无章”,正如教授所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把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对立了起来;提倡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课堂就听不到批评否定之音,提倡使用教学课件,课件就代替教师的引与导,翻新花样,充斥课堂。如此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焉能不出问题?

其二没有打造好课改之本。教师是课改成败之根本,其素质高低直接反映在课堂教学之中。有人曾言:语文教师本身就应是语文。他(她)应以自身的儒雅风范、博学多识、丰厚积淀、精炼语言、优美板书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中华文化之精髓,陶醉于读书之乐中。而现实情况怎样呢?大多数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基本功仅仅是普通而已,其教学思想、观点的形成多半陈旧,改革之中,又多处于被动地位,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迫于形势压力,只好盲从于微观领域内教学方法技术的变革。语文教学焉能不失根本?

其三没有形成朴实的教研之风。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各基层教研部门、学校纷纷组织优质课、观摩课等赛讲赛听赛评活动,这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无疑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实际情况又往往出现了另一面:主讲教师年龄越来越小,教学内涵功底极不成熟,仅是依赖于教研员的指点套上新的方法走过场、做样子,导致课堂教学越“赛”越“虚”、越“评”越“闹”、越“听”越“浮”,如此这般,语文教学焉能不失真?

其四没有建立宽松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管理无疑起着保障作用。目前,学校的情况:一是教学管理仍在沿袭传统的做法,频繁的检查评估直接禁锢着教师的教学研究,二是班额普遍过大,就本人所在的地市,城区小学学生三人挤在一张课桌上,班班人员超百,不仅课堂活动难以开展,也使教师不堪负荷,能保证学生安全,做好常规工作已属不易,何谈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即便有,也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语文教学焉能不浮?

我们反思课改的一系列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将问题普遍化、扩大化,以致于成为阻碍课改前进的“大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教育的教师,我迫切呼唤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参与过课改工作的教授们能像杨教授一样深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深入到基层的学校,尤其是农村的学校中,以慧眼辨识真正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一线教师一道共同擎起课程改革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