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呕吐治验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一059―01
[关键词]呕吐:中医药疗法:下法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一种病证。也是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在辨证的基础上,呕吐以和胃降逆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年来,笔者运用下法治疗呕吐亦颇获疗效。现举2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一:陈某,男,46岁,因呕吐、上腹部疼痛3 d于2009年10月2日就诊。患者于3 d前因饮食过量,2 h后觉上腹部疼痛并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曾在当地卫生室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本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胃区有压痛,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拟诊为急性胃炎并胃扩张。经禁食、消炎、解痉、止呕、插胃管减压等支持治疗,3 d后呕吐未减,上腹部疼痛仍存在而转中医治疗。就诊时见患者表情痛苦,呕吐黄水,脘腹胀痛拒按,大便5天未解,舌质红,舌苔黄厚,脉弦数。辨证为胃肠积热,腑气不通,浊气上逆而致呕吐。治宜清热通下。处方:大黄(后下)25g,枳实25g,厚朴1 5g,莱菔子1 5g,芒硝(冲服)15g。1剂急煎经胃管鼻饲,4 h后,大便通,呕吐止,续予泻心汤以泻代清,清泄余热,观察3天胃脘不胀不痛,饮食正常而痊愈。
例二:李某,女,54岁,因呕吐1周于2009年12月25日就诊。
患者1周前因受凉引起发热,体温达39.5℃,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经西医治疗诸症已除,但时作干呕,不能进食,口燥咽干,饮则呕出。症见: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大便3 d未解,舌红无苔,脉细数。此为热病耗伤胃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而致呕吐反复发作。中医辨证为胃阴不足。治宜滋胃通便。处方:鲜石斛30g,玉竹15g,北沙参12g,麦冬12g,大黄(后下)6g,甘草3g。水煎取浓汁,先服少许,待不呕吐乃频频服下。服2剂后,大便通,呕吐止,能进饮食,乃去大黄又连服4剂。精神饱满,舌转淡红,有薄苔,病获痊愈。随访1月未复发。
2 讨论
六腑以通为用,胃与大肠以下行为顺,胃气不降不仅上逆为为呕,亦影响大肠的传导,呕吐患者伴大便干结更影响胃气下降,使呕吐加剧。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不用丁香、柿蒂、旋覆花、代赭石、竹茹之属降逆止呕,而用硝黄通下,釜底抽薪,使腑气通,浊气降,则呕吐自止。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呕吐患者即使大便正常,亦可使用下法下之,其意不在通便,而在下气降逆,此法每可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