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亲情和理解之旅:解读孙睿小说《路上父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亲情和理解之旅:解读孙睿小说《路上父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生于1980年的作家孙睿2004年以小说《草样年华》“出道”,被媒体称作“青春小说的最后一个酷哥”。之后他陆续发表了小说《活不明白》、小说集《朝三暮四》、小说《我是你儿子》《跟谁较劲》《盛开的青春》和《路上父子》等。其中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是两部表现父子亲情的小说《我是你儿子》和《路上父子》。尤其后者以其稳健和成熟得到文学期刊“老字号”《当代》的连载,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 主题基调:理解、温情

与其他80后作家及孙睿早期的青春小说不同,《路上父子》表现的不是青春的叛逆,也不是青春的迷茫,作者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关注点落到了永恒的话题――父子关系上,以成熟、包容的心态理解父辈的艰辛和他们看似落伍的价值观。

能从青春的情绪表达转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曾经的青春小说孙睿在走向成熟,并且得到了主流文学的认同,《当代》杂志编委周昌义在看《路上父子》的书稿时,觉得不像“80 后作家”写的,“我们以前所感受到的‘80后’‘90 后’的情感出发点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孙睿写得不一样,虽然是站在儿子的角度写父子关系,但是完全能够理解父亲,而不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批评父亲,埋怨上一代说‘你们不理解我、你们限制我、你们什么什么我……’”[1]

难得的就是这份理解,整部小说就是以“理解”为主题的。丁大民和丁小天和谐的父子关系是在儿子上大学时开始疏远的,大学毕业后儿子再次回到家庭时,两人的心理距离更大了。当父亲把开照相馆的设想告诉儿子时,儿子没有表现出父亲期待的兴奋,儿子认为这个设想不太现实,他说:“你知道现在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照片吗?审美变了,早跟你们那时候不一样了。”[2]69在好多事情的看法上,丁小天觉得父亲“是和社会脱节的人了,体会不到现代人和社会的关系”,简直是“不懂事”,“人老了,跟小孩一样,需要教育”[2]129。而父亲认为儿子待人不够热心,老是把人往坏里想,还没有责任心。在心理上,父亲在儿子成年后渴望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开照相馆的梦想,儿子想要的是更加独立的空间。可见,父子俩的分歧一方面来自于世界观的差异,另一方面来自于心理上父子双方既渴望独立又相互依恋的矛盾。在第二次找寻骗子的路上,父子俩经过多次误解后,儿子理解并成就了父亲的理想,不仅找到了骗子,还成为父亲照相馆的第一个顾客,经过父亲的积极沟通,儿子与女友恢复了恋爱关系。

小说对父子之间的理解和亲情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体察和感悟,孙睿在大学毕业后,待业期间与父亲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也正是那个时候产生了最初的创作亲情小说的冲动,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两代男人之间也有很多温情可以写,也可以说后来真的开始懂得父母了” [3],“有一天当我不再叛逆,发现父亲两鬓斑白时,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已然老去,这才感到父子亲情的存在”[4]。当众多“80后”青春还在抒写青春的叛逆和迷茫的时候,孙睿理解了生活中痛苦和爱的关系,他说:“最近我发现,大师级的艺术家,虽然也有痛苦,但是他们更懂得爱。” [5]于是他把笔转到对亲情的表达,文学评论界对孙睿这样的转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并将其看成“80后”思维的回归,人性的回归,温情的回归。

二、 语言风格:幽默、轻松

《路上父子》以现实主义的精确笔法,记叙了父子两代人的两次上路,也是精神的回家――离家――回家的过程,写出了一代人成长之后的思考和担当。作者也因为对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反思赢得了赞誉,但该小说并不是凝重、厚实的作品,它仍保持着作者一贯的轻松、幽默风格。

小说《路上父子》中幽默的语言有多种意味,有的含有智慧和机警,有的表达揶揄和嘲讽,有的透着洒脱和豁达,读来让人回味不尽。如丁大民没有告诉孩子妈妈去世了,而是给孩子编织了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他妈妈出差了,去趟火星,这样的幽默里透着智慧,让人能在会心一笑中感觉到长久的酸楚。再如,描写丁小天与女朋友吵架是“妙语连珠,酣畅淋漓,直指人性,把多日积蓄的不满都发泄出来了,两人都痛快了,但也没把对方征服,平局”[2]86,这样的描写调侃和揶揄中又不乏机警。

有了幽默,苦难就会减轻甚至升华,以局外人的眼光打量苦难,苦难就缩小了。如丁大民在等妻子骨灰盒的时候听到其他失去亲人的家属的哭声,“他突然想起来,刚才自己应该悲伤点才对,但是他确实哭不出来” [2]1,乍一看让人误以为丁大民是个无情无义之徒,可后来他因为想到妻子爱吃韭菜馅饺子他以前不让包,哭得收不住,这样,作者就轻松地刻画了丁大民有情有义又不伪装自己的个性特点,也可以看出小说对感情的表达很节制,不夸大、不滥情,从反面衬托出感情的真实和深沉。

幽默是孙睿自觉的创作追求,特别从2006年开始,孙睿的创作进入多元化阶段,除了纯文学写作,他还拍摄《草样年华》系列情景喜剧,创作漫画图书绘本《倒霉催的猫》,主编幽默杂志《逗》等,转型后他在自觉地挖掘语言的幽默元素,并用以实现他所提出的“三上书”(即最适合在车上、床上、马桶上看的书)的休闲价值,因此即便是《路上父子》这样相对正统的亲情小说,作者也是以轻松而幽默的笔调行文。

有人说孙睿的语言在模仿王朔,对此,孙睿并不介意,他坦言王朔对他的影响很大,大大解放了他的语言,他说:“王朔的书应该是我主动看的第一本课外书。当时我应该是初三或高一,之前看的文字基本就是语文课文和报纸上的新闻,看了王朔的小说后我很兴奋,跟听相声似的,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一切道貌岸然都成了嘲讽的对象。可以说王朔解放了我的语言。”[6]图书策划人沈浩波评价他:有着王朔式的幽默,却没有王朔的油滑;有着王小波式的睿智,却没有王小波的炫耀;有着石康式的浑不吝,却不像石康那样一味地颓靡。这些评论能抓住孙睿作品的主要特点,但有些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