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22-01

笔者近日遇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1病历资料

患者,女,76岁。以间断头痛30余年,再发10 d来诊。患者于30年前出现右枕部隐痛,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诊断为“偏头痛”。对症处理后缓解。以后间断发病,程度无明显加重,均未予特殊处理。10 d前再次出现头痛,未予特殊处理,无明显缓解,随来诊。体格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示:右侧小脑区见1.0 cm×1.5 cm高密度结节,边缘光滑清楚,密度不均,CT值:400~1 600 Hu,中心见点状稍低密度,CT值:97 Hu(图1)。病变前方与颞骨岩部相连,周边无水肿,第四脑室无受压。骨窗示:病变边界清楚,前方与颞骨岩部之间见斑片状高密度影,未见岩部骨质破坏。CT诊断:右侧小脑占位,良性可能大。MRI横轴位T1WI示:右小脑区等、低不均信号结节,周边见一低信号环,较完整(图2)。横轴位T2WI示:病变中心卵圆形高信号,其左侧见点状高信号,周边见较宽大之低信号环,宽窄不一(图3)。冠、矢状位显示病变位于小脑齿状核前下方(图4)。MRI诊断:右侧小脑海绵状血管瘤。术中所见:右小脑前下方1.0 cm×1.5 cm混杂密度结节,质地较硬,与前方脑膜粘连,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肿瘤由许多蜂窝状腔隙组成,有纤维间隔,周边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2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占脑血管畸形的8%~16%,男女比例相同。多发生于大脑半球表面和皮质下区或蛛网膜下腔或脑室,也可发生在脑的深部。约1/4发生于幕下,主要是桥脑。海绵状血管瘤由许多薄壁血窦状腔隙组成,无肌纤维存在,缺乏弹性,易破裂出血[1]。CT平扫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边缘较光滑。肿瘤血管团内常有血栓形成和机化、钙化,甚至骨化。CT可表现为混杂高密度影。反复出血并进入周围脑组织亦可形成囊肿,CT表现为混杂低密度影,注入造影剂后明显增强[2]。MRI在T2WI病变呈高信号,周边绕以低信号环,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在T1WI血肿的中心区呈高信号,周边呈低信号环或等信号。反复出血后,血肿由新、旧出血成分组成,故信号常不均匀和不规则[1]。

该患者肿瘤发生在小脑,较少见。因病史较长,反复出血,形成大量钙化,故术前CT未能明确诊断。MRI因可获得多种信号图像,更容易了解病变内部的组织成分,而且可以看到较为特征性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的低信号环,故较易诊断。

[参考文献]

[1]李联忠,戴建平,赵斌.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08-02-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