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 并与应用生理盐水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在治疗2 周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宜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降纤酶;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54-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迅速恢复脑的灌注和减少神经元损伤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两个重要策略。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1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其中应用降纤酶治疗36例,与复方丹参治疗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纤维蛋白原情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年龄在35~80岁之间;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神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③卒中发生在1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经头颅CT扫描排除出血性卒中;④有明确的肢体瘫痪(肌力0~Ⅳ级)的非昏迷患者;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5 g/L。排除对象:对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小板<80×109/L、妊娠、过敏体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心房纤颤、1周内应用过纤溶药物或蛇毒类制剂、血压>180/120 mmHg且经治疗持续不降、可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不予入选。将74例入选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5~80岁,平均(59.7±9.9)岁,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3例,高血脂病史2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6~79岁,平均(60.8±9.7)岁,有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史2例,高血脂病史1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注射用降纤酶,首次剂量为10 U,以后隔日5 U,共3次,均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针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用2周。用药期间同时给予常规药物,不得使用其他抗凝剂及溶栓药物。

1.3实验室检查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间隔1~2 d检测血浆FIB(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检测)及出凝血时间,疗程结束或症状加重复查头颅CT。

1.4疗效判定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拟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前后FIB变化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资料的特征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两组治疗前后FIB变化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特征

治疗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FI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治疗2周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IB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降低不明显(表3)。

2.4实验室检查

两组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治疗2周后复查头颅CT无颅内出血,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症,同时它也是造成终身残疾的首要原因[3]。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二是保护缺血脑组织,减轻(或避免)各种继发性损害。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佳方案,但是,溶栓治疗严格受时间窗的限制,很难普及使用,研究表明,降纤酶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发病在1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状态[4]。

脑梗死病因很多,其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可以使血液黏滞度增加并使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还可透过血管内皮细胞积于动脉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降纤酶是单一成分的蛋白水解酶。它的作用机制为[5]:①通过切下纤维蛋白原的纤维蛋白肽A而降解纤维蛋白原,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产物,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继而降低血液黏度;②由于消耗了血栓形成需要的底物而起到抗凝作用;③通过刺激内源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诱发血管壁释放内源性t-PA,以及减少纤维蛋白原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激活而起到部分溶栓作用,但对血液凝固因子血小板出血时间几乎不发生影响,出血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

本研究显示:降纤酶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提示降纤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降纤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效果是肯定的,治疗组2周后复查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但有1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由于样本例数少,不能完全证明降纤酶的安全性。不过,刘秀琴等[4]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认为降纤酶能有效地改善发病在1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状态,而发病6 h以内开始用药疗效更显著,但有增加颅内外出血事件的风险,出血事件的发生与血浆FIB水平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在地市级医院对不宜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Gregory J, Del Zoppo. Thrombolysis: from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to the clinical p ractice[J]. Cerebrovasc Dis,2004,17:144.

[4]刘秀琴,郭玉璞,王文志,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再评价(Ⅱ)[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11-16.

[5]高晶,刘秀琴,郭玉璞.降纤制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神经科志,2001,34(5):305-307.

(收稿日期:2008-04-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