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下,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厉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要“以人为本”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有个性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质、辨别是非的能力等。那么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从来不是孤立的人群,在他们身上总是打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教育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特长,而不是铸成千人一面;社会需要具有千差万别的特长的人,而且这种特长越突出越好。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现代的人与传统的人在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现代社会大环境的突出特征。教师同学生的年龄悬殊越大,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反差就越大。有的老师不懂得自己和学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弄得师生关系很难融洽甚至紧张,还经常发生冲突,是文化的冲突。要解决这种冲突,教师必须融入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中,与时俱进,并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人生引导。

2.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所以我认为,爱学生很难,但确实很重要。在班级里,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把他们分成几等――“好、中、差”, 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好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被冷落,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教师偏爱少数“好学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数学生。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另外,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要你用一颗炙热的心、真诚的心心相待,一切会梦想成真。

3.给学生以尊重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耻辱。教师在学生的手册上写上:'您的儿子不想学习请采取措施。'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经常把一根鞭子放在学生的书包里,而父亲就用这根鞭子来抽打自己的儿子。”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作为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体存在。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性格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必然造成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不同。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不断完善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要宽容。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三是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情感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

4.要理解学生

理解是双向的。理解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可以使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充满自信,勇于创新;可以使单调的课堂变成开放式的创新课堂;还可以使师生在诚信中主动愉悦地相互促进。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育;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抑制消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能吃一堑长一智。陶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说,我们教师首先应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经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相交往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