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互动式课堂 提升《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互动式课堂 提升《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内在缺陷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下快速变革的社会需要。为了提升《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本文从科学地设置问题、恰当地导入讨论和趣味地抽查知识三个角度提出了打造互动式课堂的设想。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会计学原理;教学质量

2010年6月6日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新生接触的入门课程,是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学习会计学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该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如凭证、账簿和报表的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会计处理的原理和思想,具备加工处理基本会计信息的能力,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一、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的缺陷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的《会计学原理》课堂讲述,很多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铺陈与掌握,运用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务的演绎方法,课堂教学沿用理论讲解或者理论穿插一些实务案例。但是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和板书(多媒体教学下就是PPT翻页),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课记录(往往被称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死记硬背的内容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更多是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导,从学生向教师传导少,从而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而且在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尤其显得突出:

1.思考不足,创造性被无形中抹杀。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是老师在课堂上频繁持续的发出信号,学生在下面疲于接收老师的信号,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缺乏必要的思考时间,对于老师和教材上的观点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对论点的质疑与争鸣,因此,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专业思维,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裂变和升华;同时又由于课堂被教师主导着,时间久了,学生也就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什么内容,就听什么内容,“要我学”的色彩浓厚,也逐渐放弃独立深入思考,长期以往学生的创造力也在悄无声息中被抹杀了。

2.缺乏互动,学生不及时反馈的学习状况。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教师讲得透彻明白,学生是边听边记,教师讲得不透彻,学生还是边听边记,甚至有些学生完全听不懂,却心存课后通过自学的方法弄明白的想法,也还是选择静静地作笔记。因此,某些重点难点讲授之后,教师在讲台上看到的是学生们的奋笔疾书,然而,这却是学生没有及时向教师发送真实信号,使得老师误以为学生都理解领会了,从而没有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整。

3.注意力易分散,教学效果不佳。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只能持续精神集中的时间只有15分钟,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40~50分钟,学生难免出现精神疲乏,注意力分散,逐渐地与主讲教师的思路出现脱节,等到精神重新集中回来,可能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很可能错过了帮助理解整节课的关键要点。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组织好教学,即使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忘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现象,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王晓红,200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环境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人的创造力得到空前的重视,已有的传统会计教学方式由于限制学生创造性的缺陷面临着剧烈的挑战;与此同时,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把中国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有了更多的财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素质教育已得到大力的推广,甚至有些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已经得到素质教育的充分锤炼,如果进入大学后还是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而言,相对基础教育无疑是一种倒退,是难以被接受的。

教学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互动式课堂教学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孙德兴,2004)。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因此《会计学原理》教学必须打造互动式课堂,激发新时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二、关于打造互动式课堂的设想

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与教师就讲课内容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摸索,打造互动式课堂的主要设想有:

1. 科学地设问,是互动课堂效果的基本要求

设问是一种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问题的设置是互动课堂效果的基本要求。设问是《会计学原理》课堂中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恰当的设问具有诊断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但是如果设问把握不恰当,则容易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赵莉,2004)。比如设问太频繁,没有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课堂表面热闹实际学生收获不大;设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设问太笼统,针对性不强,没有给出足够的前提,要么给出的回答也与教师的设想也有很大的差距,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设问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回答,教师往往只好自问自答,互动就变成“单动”。教师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新的认识,让学生可以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建构新的知识。一般而言,《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提问,是学生可以从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或者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后可以获得答问的思路。因此,教师尽可能提类似于“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你是怎么想到的”、“你从哪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这种启发性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不断从简单到深入前进,能力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2. 恰当地导入讨论,是提高互动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讨论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故事导入到就某个主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恰当地导入举例,是互动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是课堂互动中教学环境最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广的互动方式。讨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要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又要高于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设计讨论的内容应该选择那些前沿的、热门的、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学生会感兴趣的、贴现学生生活又有时代气息的主题;而一些常识性、直白的、没有争议的、对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启发价值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我表现欲的情况,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支持学生的主动表现自己,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鼓励不同观点之间进行争鸣与交锋,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要把握住讨论的主题方向,对于偏离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尽快修正;还可以提醒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趣味地抽查知识,是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保证

抽查知识是对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如果课堂抽查发现有些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可以督促这部分学生及时学习跟进,而不是等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前的总复习才把相关问题吃透;抽查中如果发现多数人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偏差,可以及时修正教学的教学安排,进一步把相关知识讲透。笔者使用的抽查办法叫“男女接力回答问题”。这种方法的流程为:(1)教师在上一次课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需要回答的几个关键知识点。(2)下一次课一上课就开始随机抽某个同学(男女生皆可)回答第一个问题。(3)如果该生回答不出给定的问题,则指定一个同性同学帮助回答,自己则自动在下一次抽查中成为第一个回答问题者,若还是回答不出,顺延到再下一次抽查,直到把正确回答一次问题为止;如果该生能够基本正确回答给定的问题,则由其任意指定一个异性同学回答下一个问题,同理该异性同学如果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则任意指定一个异性同学回答再下一个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回答,顺延到以后的抽查,直到能正确回答为止。(4)所有问题抽查结束,表扬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激励未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总结一下同学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男女接力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事无巨细的知识点都要抽查,一定要是关键的知识点,影响以后章节理解的逻辑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方便后续章节的教学,因为《会计学原理》的特点逻辑严密,前后相连,如果前面的重要知识点没领会,以后的很多重要点也难以理解。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吹响了素质教学的号角,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响应国家的号召,大胆对传统的《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着眼于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培养未来会计人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出色的成绩完成这个时代和国家赋予给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4(6):5-6

[2]王晓红.论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国成人教育[J],2006(3):104-105

[3]赵莉.试析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学科教育[J],20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