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园林生态城市首先是一个生态城市,同时具有饱含文化底蕴的园林,赋予生态城市以美感质量,使园林与生态有机结合。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实质上是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提高生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加快城市文明的建设,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园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1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从规划的实践来看,对生态城市的概念理解仅仅留在大手笔的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见真正的生态城市规划实例。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研究的问题很复杂也很全面。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纲,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系统考虑各方面问题,集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强度,产生结构演进模式,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源容量、城市的地质分布状态、城市的植被条件以及城市的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慎重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建则筑,宜林则植。
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也是彰显城市特色的主要设计手段之一。山地城市、湖畔城市、海滨城市、沿江城市、水乡城市、平原城市、高原城市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的结果。设计结合自然也是城市建设最经济方法,更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首要的原则。
城市规划由于前瞻性的要求,对很多问题的考虑都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安排适当的水体与绿色是应该的,但不顾地形地貌及气候状况搞“大水面”、“大草坪”是不应该的。这种“度”的把握,充分反映规划师的专业素质。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变。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召唤。
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3 花园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对比
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花园城市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和花园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更符合目前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需求,花园城市虽然观赏效益高于生态园林城市效益,但其高昂的维护成本让很多城市设计者望而却步,我国目前正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节约节俭的生活方式,更应该关注在生态型园林城市上。
4 结论
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有必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各种系统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努力在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布局方面为城市各系统复合共生创造条件,营造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 胡京.寻找交接点——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新建筑,1999(2)
2 李金路,朱虹.园林中的几个名辩[J]. 中国园林,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