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数学课堂上的角色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数学课堂上的角色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高中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是初中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块内容,所以在研究《高中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这一课题时,我选择《圆与方程》这一章进行实验。我先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和导引,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讲解新题和习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在《圆与方程》这一章中,有《直线与圆》一节内容。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和例题,还编写了学案。上课后,我则扮演学生,聆听“老师”上课。

一、情境引入

已知直线l:x-y+2=0和圆C:x+y=4,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这一题,我让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的学生顾晓青上台做老师。“顾老师”从容走上讲台,先画出了已知的圆和直线,接着提问学生:①圆心是什么?半径是什么?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二、新课探究

直线Ax+By+C=0与圆C:(x-a)+(y-b)=r位置关系及判断:

有了“顾老师”这位榜样,学生都跃跃欲试,争着上去当一回老师,所以我挑了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罗晶上去。学生都很能干,模仿我平时上课的样子,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点一个个填满了,最后“罗老师”还让同学们把书本打开划好这一块的重点知识,做得非常细致。

接下来当堂练习:判断下列各组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l:x+y-1=0,C:x+y=4;

(2)l:4x-36-8=0,C:x+(y+1)=1;

(3)l:x+y-4=0,C:x+y+2x=0.

这块内容很简单,我找了三位学生,每人上黑板板演一道题。因为本课学生听课热情高,效率高,所以都解答得非常规范,而且正确。

三、例题讲解

例1.(1)过圆C:x+y=4上一点A(1,),作圆的切线l,求切线l的方程。

(2)自点A(-1,4)作圆C:(x-2)+(y-3)=1的切线l,求切线l的方程。

总结:求过定点A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注意点:

(1)判断点A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切线的条数:

①点A在圆上时,切线有?摇 ?摇?摇?摇条;②点A在圆外时,切线有?摇 ?摇?摇?摇条。

(2)点A在圆外,利用斜率求切线方程时,发现斜率k只有一解,说明了什么?

例题讲解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我选了班长王志豪上讲台做老师。“王老师”告诉同学们,做题要数形结合,所以先画了图,然后提问:直线的方程有几个形式?本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形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点斜式。

于是“王老师”利用设斜率的方式,很快把答案求出来了。

在第二个问题中,“王老师”没有急忙画图,而是按第一小题的方法把答案板演给学生看。同学们也觉得非常对,于是作为学生的我按捺不住了,举手问“王老师”:根据我画的图来看,应该有两条切线,怎么解出来会少了一条呢?

“王老师”还是蛮聪明的,脑袋一拍:“哦,原来我忘了还有一条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了!”同学们也连忙“噢”起来。

最后在我的帮助下,“王老师”还完整地总结了求圆的切线这一类题的解法。

例2.光线l过点P(1,-1),经y轴反射后与圆C: (x-4)+(y-4)=1相切,

(1)求入射光线l所在的直线方程;

(2)求光线从P点到切点的路线长。

这一个题综合的知识很多,我怕小老师上讲台找不到思路会尴尬,所以先让同学们动笔画图,提醒数形结合这个思想。接下来,我让有点小聪明的刘明铭上台做老师。第一小问,由于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遗忘较多,所以连“刘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脸红红地站着,不过他立即低声说:“请‘何同学’来说一下思路。”于是我站起来,把关键的物理知识分析一下,“刘老师”趁机提问几个学生,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下课铃声也就在这个时候响起,没有时间让小老师总结了,但是本堂课让我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更是受益匪浅。

四、课后反思

(一)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为学而教”,固守“教师―知识―学生”的教学思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书籍,我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恪守“为学而教”的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教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即教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探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仅起组织、引导作用。

(二)明确方向,扬长避短,指导学生创新学习。

本堂课知识目标明确,小老师讲解到位,学生听课效率很高。对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自主学习中老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学生对课型的倾向性,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认识等,本堂课都处理得很好,解 决得很到位。但是高中数学中很多逻辑性强、较抽象的概念课是不能采用这种方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三)转变观念,探索模式。

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整体进行科学设计的方法及其表现形式。由于现代教学模式较多,每种模式都有它的长处和针对性。根据我校学生素质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在高中数学《圆与方程》这一章中,这种方法可以试行。但也应根据需要,探索更好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学习新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①使学生了解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问题(组)的解决,让学生自己归纳概念,整理知识结构,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②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精神。课堂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交流机会。

总之,要转变观念,不能以课堂解决题量评价课堂教学效率,而应以学生能力能否得到提高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