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观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观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观疗法(Naikan therapy)是日本吉本伊信先生于1937年提出的一种源于东方文化的独特心理疗法。内观疗法的三个主题是:“他人为我所做的”、“我给他人的回报”和“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内观者围绕这三个主题,把自己的一生分成若干年龄段进行回顾,对自己人生中的基本人际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彻底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意识。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1例网络成瘾

治疗有效的案例,来探讨内观疗法对网络成瘾的疗效。

1案例介绍

患者,男,19岁,高三学生。家族史阴性,独子,父母均是所在单位领导。从小衣食无忧,花钱、交友方面父母过问较少,唯独对其学习要求严厉。生性内向、倔强。进入高一时学习尚可,后上网结交许多网友,常一起玩游戏。一次逃课去打游戏,被班主任发现,通知其父母,后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感到“不服”,怀恨在心。上高二时越发着迷网络游戏,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想着快点下课去上网。常在网吧上网很晚才回家,累了就睡,醒了继续玩,吃饭也不规律。母亲对此多次发火,与父母吵架,不和父母说话,渐渐变得很少与人交往。被迫就诊时面黄肌瘦,精神欠佳,问多答少,自称“不上网我怎么活呀”。根据Young KS[1]参照DSM-Ⅳ修订出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初步诊断为网络成瘾。

2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内观治疗前,向病人介绍内观的整个过程,并征得病人同意,签订内观协议书,然后开始内观治疗。内观者坐在一个清净、舒适、用屏风围住的1 m2的空间里,围绕内观三个主题按时间顺序进行回忆。每天早上

8:30开始至晚上22:00结束。内观者记录下内容,每1.5 h进行1次晤谈。除了吃饭、睡觉、去卫生间及面试外,不可以随意走动,且除了面试之外不可以与任何人交谈或联系。本例病人内观内容与顺序如下:母亲(第1次)―父亲(第1次)―爷爷―奶奶―母亲(第2次)―父亲(第2次)―班主任―说谎、打游戏―同学(第1次)―母亲(第3次)―父

亲(第3次)―同学(第2次)。

3结果

第1天刚进屏风15 min,患者焦虑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后逐渐平静下来,但回忆内容较少,感情没变化。第2天患者注意力较集中,回忆了从小父母为自己做得太多,而自己对他们几乎没有回报,感到内疚。第3天回忆的内容较少,感情平淡,与前日相比,进步不大。从第5天晚上开始,患者围绕“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这一主题进行回忆,想到自己整天沉迷网络,让母亲伤心,给班主任增添烦恼,十分懊悔,不停地自责。第7天患者意识到了自己不喜欢与同学交往,觉得难以理解,承认这是自己长期上网而忽略同学间关系导致的,这也是自己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观结束后,患者情绪稳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表示回去后绝不再玩游戏了,准备好好学习,把以前缺的、差的补回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准备为高考加把劲。

目前患者治疗半年有余,已适应学校生活,和同学相处融洽。

4讨论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2]。本例患者通过内观改变了对网络的重新认识,认为人不应该总是活在虚拟世界里,人应该有爱的体验,并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也改变了对父母的认识,父母为自己付出那么多,而自己还那么不争气,不懂得感恩,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懂得了尊重、理解父母。在回忆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意识到自己总是高高在上,爱理不理,不能替别人着想,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患者通过内观纠正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改善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由此可见,内观疗法能够促进患者深刻反省,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疗效。

参考文献

[1]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1(3):237-244.

[2]陶然,王吉囡,黄秀琴,等.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J].武警医学,2008,19(9):773.

(收稿日期: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