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智慧促进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智慧促进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老师上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精心预设,才会收到预期的生成效果。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这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策略。

一、催化“课堂生成”,点拨课堂智慧的生成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动态的课堂生成是基于师生互动的创造。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

如我在执教《甜甜的泥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王小亮的亲妈妈已好久没见到儿子了,我故意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何王小亮的亲妈妈不知道儿子在几年级几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学生站起说:“老师因为她有神经病。”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这位学生振振有辞的说:“文中说她‘目光呆滞’,且‘神经质’。”我微笑着看着大家,说:“同学们认为呢?”这时一生说:“不对,她还记得今天是王小亮的生日。”接着很多同学都发表观点,然后我总结道:“因为她满怀希望来看望儿子,却没有看到,当时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失望、悲痛到了极点所以才目光呆滞’,且看上去有‘神经质’。这也更能体现她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做精妙、简要的点拨,可以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但教师如果对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不给予及时引导点化,那么,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

二、激活课堂智慧,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这一点在对课文的处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地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在教《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让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说说文章传达作者怎样的心境?

学生朗读,几分钟后,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悲凉的。文中的环境描写,色调幽冷,虽富有诗意,却给人以凄清寂冷之感。如果作者要表达自己悠闲喜悦的心境,那画面的色调应该暖色一些。

生2:我认为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悲凉孤苦的。“念无与为乐者”,表明作者的心是孤独的,既然是孤独的,又能有多少快乐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不寻别人只寻张怀民。只因张怀民与他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同病相怜,互宽互勉。

生3:我认为作者是有欣喜之情的。至少他看到皎洁的月光是高兴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一词,直截了当地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生4:我认为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悲凉的。夜游承天寺,仅仅是因为如水的月色?那肯定不是,那天夜里,苏轼肯定是心潮起伏,心绪不宁,他去承天寺更多的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平。

生5:我认为作者有一颗闲适的心。文中的环境描写语言优美,意境空灵,如果没有一颗闲适的心,又怎能描绘出如此至纯至美的画面呢?

……

学生们的思维激活了,课堂进入了高潮,大家意趣盎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及时总结点拨:我觉得文章传达出的情感是微妙复杂的,既有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不过,“赏月的欣喜”与“漫步的悠闲”这两种情绪是淡淡的,是短暂的,可以略去不谈;“人生的感慨”与“贬谪的悲凉”则是作者的情感基调,是自始至终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只要有理有据,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通过教师智慧地引导点化,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三、掌控课堂生成,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生成有价值,有的价值不大或无价值,有的对教学有利,有的不利。我们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里全都处理完,这就要求我们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生成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进行筛选,对于那些次要或无用的生成资源,我们可以转移话题、果断地截住话头,不可过分展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使教学目标在节外生枝的问题中逐渐淡化,课堂也会游离出主题与文本。

如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有这么一段插曲: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这是一个成功的调整预设、实现生成的镜头。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是偏离原教学预设的意外问题,钱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一问,使学生加深了对闰土的认识,接着回到原先的环节,一切自然而然,收放自如,堪为调整的范例。

总之,语文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捕捉、如何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如何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