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真正使高中物理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物理学的进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现代物理学的精神、现代科学的精神。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创造思维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造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65-01

物理学的现代进展,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物理教学改革,使我们站在物理学现代前沿思考物理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与方法,使我们以物理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思传统的物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物理教师站在物理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中学物理的概念、规律、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实际,采取最优化教学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从被动学习发展到爱学习,会学习,要学习。这也是学生形成内在动机的主要途径。精彩的演示和实验、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美如画的板书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发生兴趣,从而培养创造思维。

一、充分利用“变式”教学

例如,培养从具体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出发,推想出信息之间多种不同组合的能力,当我们解决矛盾时,由于观察问题的侧面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民,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就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其中多种不同的信息组合,从而衍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渠道,形成发散思维。如例题:“一台沿水平方向运转的皮带运输机,在电动机的带动下,皮带以v=2.8m/s的恒定速率运动。今将一质量为m=2.5Kg的重物轻轻地平放在皮带上,重物和皮带的滑动摩擦系数μ=0.6。求:(1)重物放在皮带上以后,经过多长时间才停止在皮带上?(2)重物在皮带上停止以前,相对于皮带滑动了多大的距离?”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当重物轻轻地平放在皮带上时,重物在水平方向立即受到皮带施予的、与皮带运动同向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若以地为参照物,重物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直到相对于皮带静止;若以皮带为参照物,重物做初速度v0=-v的匀减速运动,直至末速度为零。于是,由于参照物不同,将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用不同的匀变速运动规律,有很多解题思路。

由此,可以看出“一”和“多”的相互转化,既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大量增值,又可开拓思路,遏止单向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要培养学生运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正是一种高层次的定势思维,但是,它的判断与运用离不开低层次的定势思维,即准确的运动分析。另外,要充分利用“变式”教学,尽可能地变化所引用资料的内容和形式,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提示概念和规律的实质。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不是变减速运动,而是变加速运动。对于牛顿运动定律,要从因果关系、量值关系、方向关系、时间关系、单位关系等方面,全面阐述和分析,使知识学得活。

二、正确运用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转变

又例如在解决“弹力”问题时,在向学生呈现的学习资料中每一个例子都是“弹力”概念的正例或反例,其中有弹簧、相互挤压的物体、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单摆等例子。这些例子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向学生呈现,呈现在例子上同时标上“是”或“否”的标记。教师告诉学生,所有正例都与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有关,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这个新概念提出假设,并提出它的本质属性。教师或学生对每个例子的属性逐一记录,要求学生对这些例子的属性进行比较和归纳。在学生对这些属性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弹力”的基本属性,给它下个定义。

为了验证学生对“弹力”所下定义的正确性,教师在该阶段先要向学生呈现一些未加“是”或“否”标志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他们的定义给例子加标记。教师对学生加标记的例子的正确与否给予确定,这样可以验证学生所下的定义的正确性。提出弹力的概念名称,并重新阐述它的定义,明确其本质属性。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定义再提出一些“是”与“否”的弹力例子。学生采取的思维策略是各异的,有的可能采用了整体策略,有的可能采用了部分策略。让学生讨论概念的假设和属性的作用,通过讨论可以看出他们的假设类型。他们是否注重属性或概念,一次侧重于一个还是各个属性概念。分析学生弹力概念的思维策略,可以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若不理解,其原因何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学生对自己所有策略的回忆、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找到一种最佳的思维策略。实践证明,该模式比较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即高中生对需要传授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有较多的经验性理解。

基础知识的积累,定势思维的形成,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基础,忽视这个打基础的工作,创造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定势思维有待于向发展思维发展,没有这个发展,将导致思维僵化,创造思维难以形成、发展。因此,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三、结论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公式可循,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冯亮.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J]. 现代交际,2013,03.

[2]王军锋. 直觉思维和高中物理教学[J]. 成功(教育),2013,08:22.

[3]黄永辉. 认识初高中物理结构特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