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琵琶轮指技术的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琵琶轮指技术的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轮指是琵琶演奏技巧中最基本和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 长音在琵琶演奏中就是用轮指来表现的。本文不仅通过形态、指序方面对轮指的分类做概述,还从轮指的“点”与“线”的形成过程,给予具体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饱满;圆润;松弛;点若珠玑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83-01

一、轮指的形态

轮指的手型是琵琶演奏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不仅关系到外在的自然、美观,还涉及到内在的一系列的技术因素。通过轮指的外在手型,完全能看出用力的方式是否正确,能否音色圆润统一。

传统轮指的手形,有“团形”和“扇形”。团形又称“龙眼”,即大指、食指、虎口三者之间形状是圆的,就像龙眼一样。扇形又称“凤眼”,即大指、食指、虎口是扁的,像凤眼。“团形”手指间距小,轮指动作用小关节,声音容易做到密而清楚。但演奏增强力度时,音色僵硬。轮两根弦时,音色较厚实,但死板、缺少共鸣。 “扇形”手指间距大,轮指动作用大关节,声音稀疏有力。轮两根弦时音色较均匀。轮单弦时音色虽明亮但缺少圆润、抒情、柔美之感。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手型叫“空握拳形”,也可称为“握蛋形”,即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这种手形在实际演奏中能做到宏亮饱满,柔美圆润。并且在“团形”与“扇形”的手型之间容易转换使用。

二、轮指的指序

1.上出轮。大臂自然下垂,小臂、手背与面板平行。五个手指呈空握拳状。食、中、名、小、大五个个手指在弦上依次弹出,立刻放松。上出轮发音缓长而圆满无痕,且音量较大,与其它技法的衔接较为自然、顺当。

2.下出轮。下出轮由小指开始作轮,名、中、食、大依次弹出。下出轮音色相仿,清晰圆滑,但轮指力量不大,且不易与其他技巧衔接。现在,演奏均以上出轮为主,偶尔用下出轮作以音色变化。

三、加强轮指“点”的颗粒性、圆润度

(一)各手指分别与大指的练习

轮指是在弹挑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动作。无名指和小指力度、灵活度和独立性较差。在加强无名指和小指的力度时,可分别单独和大指做弹挑的训练。开始练习时,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无力,属正常现象。只要多多练习自然会水到渠成。但切记,练习时不要盲目追求音量,手掌保持空握拳状和面板保持平行,每个击弦的动作完成后都要保证肌肉松弛。

(二)六连音轮指练习

每个手指在单独训练后的基础上,可按指序在一弦上做练习。顺序如下:食中名小大食; 中名小大食中; 名小大食中名;小大食中名小; 大食中名小大……。练习时注意把指序的第一个音强调一下,以便五个手指都能循环往复的训练到。练习时用各手指的小关节击弦,指甲触弦面积要小。除重音外,其他各指击弦的力度、速度力求做到平衡均匀。腕部和手掌不能加劲,每个手指独积极主动完成动作。另外,在每个手指依次循环加重音时,无名指和小指要比食指和中指更重些。大指不可加重音,按正常力度挑弦。每个手指在击弦完成后,都要有松弛的动作。这样能较快的使五个手指的力度的均匀统一。

四、提高轮指“线”的绵延与清晰度

轮指是以五个手指依次接触琴弦产生的点而连成圆满无痕的长音。也就是说,完美无瑕的项链,不光要有质感圆润的珍珠,还需要柔韧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因此,无名指与小指;小指与大指;大指与食指的力度、速度的衔接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1.名、小、大指力度衔接的训练。以三连音的节奏形式,按“名小大……”的顺序循环往复练习。要求名、小指力所能及地加重音,大指力度轻些,在点子清楚的前提下,速度可逐渐加快。

2.小、大、食指力度衔接的训练。按“小大食……”的顺序。练习要求同上。

3.中、无名、小指音量和速度训练。由于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过弦速度较快且音量小,可将中指、无名指、小指三个手指用极慢的速度和较强的音量,来纠快与弱的习惯。

4.大与食、小与大指时值调节训练。大指与食指过弦时,出现音的时值较其它各指之间长,是因为在轮的开始时只会用食指起轮之故,可改用大指起轮的方法。而对于大指、小指间时值长的现象,则多是因为只会用拇指起板之故,可改用食指起轮的方法。

5.大指的单独训练。轮指动作,大指过弦出现噪音时,注意大指指甲的触弦面积要小,触弦时间要短。练习把大指运到无名指出做挑弦动作。

总而言之,在轮指练习中,要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日积月累练习,相信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光华.中国民族器乐曲博览.人民音乐出版社.

[2]顾凤宾著.琵琶教学与演奏.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3]孙丽伟著.琵琶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