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教教案”到“用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预设片断]认识时、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出示探究要求: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
(2)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走到5是几分?走到8呢?
(3)分针走一圈是几分?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体会1时=60分;
(4)体会1分钟能做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实际教学片断]
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钟面,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投影出示探究要求。教师还没有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就有学生举手了。
生1:老师,我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走到3是15分钟,走到5是25分钟,走到8是40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这时正好是1时。
师(一愣,马上竖起大拇指):你真棒,还没有经过小组研究你就已经知道了。
生2:这个谁不会呀,我也知道。(有几个学生点头表示也会)
师:看来好多同学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学问了,那么,能够回答我出示的几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噢,这么多同学已经知道了钟面上的奥秘了。那么,你们就来说一说你从钟面上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钟面上每一大格有5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秒或1分。(还没有学到秒的知识。)
生2:我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
生3:我知道分针从12走到哪一个数字,拿这个数字乘以5就得到是几分钟了。
……
师:看来大家对时、分的知识都了解得非常不错,那么,你能说一说身边一些关于时间的事情吗?
生1:我知道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是10分钟,课间操是10分钟。
生2:我知道我1分钟大概可以写12个字,1小时可以走8里路。
生3:我从家到学校大概要10分钟。
……
【思考】
一、定准起点,精心设计教案
在教学之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精心设计教案,在备课时总要强调要“吃透两头”,也就是说要吃透学生与教材。但是从案例中的预设教案来看,这位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来设计教案,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意向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估计不足,造成了在课堂上没有办法按照预设的教案来教学。所以,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定准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要粗放,要能为学生的生成奠定基础,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考虑进去,精心设计教案,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些弹性的设计,这样就可以随着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
二、顺水推舟,及时调整教案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却是我们教师在上课前是无法预料的,虽然我们在设计教案时也充分考虑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然后预设解决办法,但是学生的思维是不可能一直跟着预设走的,我们无法预料到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当这些意外生成出现时,我们该怎么处理?是对学生的这些生成不闻不问,坚持把预设的教案完成,还是随着学生的思维来调整教案?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实施教学还是强制性地把学生的思维压制在自己的预设当中?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强行把学生拉入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而是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预设。当学生说出已经知道了一些钟面上的知识时,他对学生的这些回答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不经过小组学习就来回答有关钟面上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我们在执行预设的教案时,要根据课堂上的学生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整合教学内容,跳出预设步骤,使教案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
三、灵活组织,顺势拓展教案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学生乐于探究学习的。比如在案例中,如果还是按预设来组织教学,那么由于这些知识学生已经全部掌握了,就激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坚持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强迫下被动、马虎地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悖的。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灵活组织教学,顺势拓展教学内容,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具有挑战性。就像案例中,当学生没有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就已经知道了时、分的知识时,就不要再停留在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上,而是沿着学生的思维来拓展内容,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身边关于时间的概念,说一说一分钟可能做些什么事。这样,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虽然对于学生可能拓展的内容我们无法预知,无法知道学生在我们的鼓励下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但是学生在这样动态的课堂上才能保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也不会消退。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我们的教学预设,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数学教学由“教教案”走向“用教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