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涝北旱”或将发生逆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涝北旱”或将发生逆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几年,在华北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此前“南涝北旱”的局面将转变为“北涝南旱”。

“南涝北旱”向“北涝南旱”转变

2012年,也是北京继2011年之后连续第二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

北京市气象局吴正华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北京市的单日最大降水量甚至会更高,和南方不一样的是,北京市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几乎占到了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因此很容易导致暴雨成灾。华北其他一些地方也基本是这样的规律。

对北京及华北其他一些地方而言,将来这里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南涝北旱”近些年来在向“北涝南旱”转变。

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近几年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的趋势。

除了北京市以外,天津市2012年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9%,近10年中有7年降水比常年偏多;河北2012年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近5年中有4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吴正华表示,研究发现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存在此消彼长的周期性变化,降水格局大致20~30年转换一次,而这个周期性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以后减弱,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北移。一些专家相信,近几年华北的持续多雨说明华北已经开始回归降水偏多周期,并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降水高峰期。

“现在国内很多气象研究人员在根据统计资料研究后都认为从2000年开始,在后30年华北地区在由干旱向多雨期转变。”吴正华说。

警惕“拉马德雷”形成的灾害

这些年我国“南涝北旱”的逆转很多人都认为和人为因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董治宝对记者表示,大范围气候环境的变化人类能够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其主要应该还是自然环境自身的变化。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吴正华的认同,他对记者表示,这些年来,虽然我国的一些洪涝灾害区域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影响的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拉马德雷’的影响似乎要更为明确一些,它的周期性变化可能导致了这些年我国的季风出现了一些变化。”吴正华说。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其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吴正华表示,“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

而统计发现,当厄尔尼诺现象增多时,长江流域涝灾较多,而华北等北方地区多干旱,2000年以后,当拉尼娜现象增多时,就出现了北涝南旱的现象。

2003年中国气象界发生了一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大争论,主流派对“南涝北旱”继续存在坚信不疑,对“南旱北涝”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导致相关部门在应对近年来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问题上屡屡失策。

吴正华说,“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和“冷位相”每种现象持续20至30年,其完成整个周期一般需要6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受到“拉马德雷”现象的影响,未来二三十年内我国季风活动将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容易出现易涝易旱的现象,华北的涝灾威胁将会大大增加。

不过吴正华也表示,目前我国天气的一些预测都是基于多年的统计得出的结论,但是并不一定说未来就是这个样子,他告诉记者,地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导致的一些天气变化十分复杂,有时人类很难对其予以捉摸。

北方如何应对“南涝北旱”逆转

吴正华表示,对北京等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而言,未来防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些城市和地区必须要加强排洪排涝能力的建设,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对北方地区而言,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想法将其利用起来,变害为利,而不是一排了之。”吴正华说。

董治宝也表示,从整体而言,这些年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雨水趋于增多对干旱的北方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关键是要考虑怎么做好应对。

吴正华表示,对华北的农业而言,尤其需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另外还要预防泥石流和滑坡事件的伤害。

吴正华告诫说,华北地区现在和未来采取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威胁之时,一定要避免人祸导致的伤害。因为近些年来该地区有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人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相对人的寿命,气候周期是比较长的。就算老年人也很难发现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根据历史估计,华北已经开始回归湿润周期,并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降水高峰。

“这意味着最近几年,在华北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我们最好能提前做好准备。”钱维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