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教师问卷和学生测试调查发现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明显。针对这种状况,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 跨文化交际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13-01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依赖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因此,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的共识成为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点。04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凸显了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交流, 因此,在英语语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时,有必要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一些专家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英语学习者“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这是“与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宽容度和认同度,实施文化教学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测试和问卷两种形式。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检测受试者用英语转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能力。测试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词语表达,涉及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共计 25个,第二部分为书面表达,介绍中国的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的来源与庆祝方式或者著名旅游景点。正确表达参照李萍的《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丁往道的 《中国文化掠影》以及《中国日报》、《人民网》和《新华网》(英语版)等。测试要求不借助辅助工具独立完成,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英语课堂进行汉语文化教学的态度, 实践情况,以及学生反映等。测试对象为本院11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及物理系、法政历史系、社会科学部共计140名学生。问卷对象为外语系教师,共发放70份,收回62份,有效问卷62份。

词汇包括传统文化和当前形势和政策相关的25个单词:春卷、粥、油条、馒头;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九寨沟、东方明珠;四书五经、文房四宝、词、赋;工作单位、人事关系、后台、有背景、户口、风水、一国两制;皮影、针灸、京剧、唐三彩、剪纸。本部分测试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正确表达率排在前五名的词语是:故宫(37%)、颐和园(32%)、一国两制(29%)、剪纸(25%)、京剧(19%)。四书五经、文房四宝、唐三彩、针灸、赋这五个词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写出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刚看到耳熟能详的词汇显示很放松 ,没有压力,可真正动起手来才意识到这些词汇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还是很有难度,面对试卷面显难色,掩饰不住尴尬之情。可喜的是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测试结束后大多数被试要求被告知正确的表达方式;一些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还记下了部分测试内容,自己查词典,或者通过网络途径查找、解决。测试的第二部分书面表达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最具中国特色的春节和中秋节。学生最常用的句子是春节时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可以穿新衣服, 吃美味的食物。可是在表达中遇到烟花爆竹、压岁钱、团圆、守岁、挂灯笼、贴对联等词语时受试往往不知道怎样表达。在中秋节表述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比如遇到桂树、砍伐等词汇时往往不知所措。

在问卷中教师一致认为在与外国人交谈中有必要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而且英语课堂应该包括汉语文化的学习和传授。只是现有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较紧,获得介绍中国文化的读物和教材也有一定的难度。

3 启示和建议

学生被称为“文化使者”,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在新型的跨文化交流中,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利用各种机会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有的事物、现象、观念等的能力,笔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3.1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文化平等的理念

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原则,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因此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我们既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学习和吸纳西方文化,同时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2补充教材内容, 增强母语文化意识

目前,大学英语长期而广泛采用的英语教材为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精读》和季佩英主编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在文化背景介绍和知识拓展方面也有相应的板块设计,全面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娱乐、体育,科技等。譬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礼物》介绍了西方人庆祝生日的方式以及西方老人的生活状态。第8单元《品尝家》一课中详细介绍了圣诞节的来历、庆祝方式。但这两套教材都未涉及中国文化的介绍, 教材中的文化缺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缺失。因此,笔者设想,如何在教授《品尝家》一课时教师能同时教授或者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春节的来历、庆祝方式,必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这种两种文化的对比学习,既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增强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3采取多样而灵活的教学形式,鉴赏、弘扬中国文化

2004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 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英美及其他外国文化输入的同时,也要适当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鉴于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课堂内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朗诵、名作欣赏等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课外向学生推荐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网站、报纸杂志等,丰富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激发其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热情;我院适时地开设了中英双语教学的中国文化精粹欣赏公选课,深受学生欢迎,值得推荐。

作为东方文化主流的中国文化已越来越受世界的关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必将促进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