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作互动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作互动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合作互动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文章从物理教学角度,将合作互动和分层教学有机结合,使二者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合作互动; 分层教学; 物理教学; 应用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with the layer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its application in physics teaching

Li Guozheng

【Abstract】Cooperation interaction and layer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s teaching, the interaction and hierarchical teaching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ooperation, to form the two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ture teaching.

【Key words】Cooperation interaction; The layered teaching; Phys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1]。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教学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要解决以上问题,因材施教想,在分层中合作互动是物理教学的必由之路。

所谓合作互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3]。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将合作互动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4]。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习题。

A(基础练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2+8t,由此可知,其初速度v=m/s;加速度a=m/s2

2、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速度大小是12m/s,求:

(1)经过3s物体的速度是多大?

(2)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3、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长为20m的位移,己知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8m/s,求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B(提高练习题)

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 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则

(1)汽车经5s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经15s的速度是多少?

(3)汽车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

2、火车刹车后7s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最后一秒的位移是3m,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可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解)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

(1)写出A、B中间时刻C点的速度v的表达式

(2)求出物体“通过A、B中点D点的速度为vD的表达式

C(能力突破题)

阅读课后材料: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体会下面两个问题

(1)如何在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物体的位移

(2)结合瞬时速度概念,领会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物理方法(又叫微元法)

在学习水平较高班级中,学生独立完成A层次和B层次的习题,由老师指定学生给同学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讲解完成后,让其他同学指出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C层次的习题可以让组内讨论,组员推荐水平较高的学生给大家讲解,由老师进行点评。

而在学习成绩普通的班级,学生独立完成A层次的习题,并由学生自荐给学生讲解,B层次习题可以在组内讨论,然后得出结果并由掌握较好的学生展示出来,老师及时进行指正,而C层次习题可以让学生尝试加以解决,若学生实在存在困难,老师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同样的内容,对其进行分层,使难度逐渐递增,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互动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 问[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卫建国.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周宏,高长梅.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3] 周宏,高长梅.课堂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4] 吴松年. 教育教学素质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