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试题特点

2006年天津市初中生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且考试名称变更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与往年相比稳定中有变化,题目难度既满足毕业考试要求,又兼具区分度.主要特点如下.

1.基础题所占比重大.

试卷中的10道单选题,多选题中第11~14题,填空题中第15~26题,作图和简答题中第28题,实验题中第29题,综合题中第31、32、34题,均为复习资料或课本上的原题(或稍加改动).这些题的分值加起来约占总分的85%.

2.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如作图和简答题中第28题,是实验探究题.实验题中第30题,是一道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的难题,要求考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同时,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并分析实验误差.

3.考题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如实验题中第29题,研究对象是生活中搬运重物上楼的小车.综合题中第34题,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高压锅的问题.这类题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并用物理方法去解答.

4.加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综合题中第33题,是关于斜面的问题,属信息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运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虽然考题中基础题所占比重很大,但基础题的得分率并不理想,说明考生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掌握得还不够牢固.例如第24题: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发生的.

这道题难度不大,正确答案是“磁场”.但有些考生却填写了如“电荷”、“电流”、“磁极”、“磁体”、“地磁场”等错误答案.这说明考生复习得不够全面,有漏掉的知识点.

2.审题不清.

例如第28题:

某同学猜想,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1)磁场的强弱;(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3)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长度.为了验证猜想,该同学首先用图1(甲)的装置做实验,然后将导体棒ab换成一个与ab棒电阻近似相等的由一根导线绕成的多匝线圈做同样的实验,其他条件及做法不变,如图1(乙)所示.你认为他做的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上述哪种因素的关系?

题中说明了要从给出的三个因素中选出一个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正确答案应是“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长度的关系”.但有些考生的答案中却写出了这三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内容,如“磁场的方向”、“电流的大小”等,说明考生没有审清题意就忙于答题了.

3.各方面能力有待提高.

(1)计算能力不强.为数不少的考生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最后却因运算结果不准确而失分.如第15、20、21、22、25、26、29、31、32、34等题,都有这样的情况.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例如第27题:

图2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搬运重物上楼的小车,其中M、M′两处为轴连接,图3中的A、B、C描述了小车搬运重物(煤气罐)上楼的过程,请分别在A、C两幅图中确定杠杆的支点(用O表示),并画出动力臂(用l表示).

这是一道“生”题,题中涉及的这种小车大多数考生在生活中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这就给考生把实际的小车抽象成杠杆模型,再结合有关杠杆的知识进行分析增加了难度.其实,题中已经把小车的使用过程用图表示得很清楚了,但还是有很多考生失分,原因是不会读图,不会分析,找不出或找错了支点.支点O的正确位置应该如图4所示.

但是有很多考生认为支点O的位置如图5所示,支点找错了,力臂自然画得不正确.

题中要求“分别在A、C两幅图中确定杠杆的支点(用O表示),并画出动力臂(用l表示)”,而有的考生却在所有的图中都画上了支点和力臂,可见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3)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较缺乏.例如第30题:

小明想测量一枚合金戒指(约10g左右)的密度.来到实验室,物理老师拿给他以下器材:250cm3、100cm3、50cm3的量筒各一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值为0.1N的弹簧秤一个,最小砝码为1g、标尺的最小刻度为20mg的托盘天平一台(已调平),如图6所示.另外,还有小烧杯一个,足量的细线和水.老师让他从这些器材中选用一部分进行测量.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使测量结果尽量精确.要求:①写出选用的器材;②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③推导出计算戒指密度的公式.

大多数考生看本题比较眼熟,就直接按照常规的分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密度”的思路来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①器材:天平、50cm3的量筒、水、细线

②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戒指的质量m;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c.将戒指用细线系住没入量筒中的水里,测出总体积V2.

③公式:

上述方法确实是测量形状不规则、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一般方法,但是对于解决本题并不适用.因为上述方法并没有注意到要先估计出这个戒指的体积,再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由于戒指的实际体积较小,即使用给出的分度值最小的50cm3的量筒也没有可操作性,根本测不出体积来.因此,如何选取适当的测量仪器,如何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实验误差,如何提高实验精度,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器材:天平、小烧杯、细线、水

②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戒指的质量m;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测出质量m1;

c.用细线系住戒指,将戒指没入烧杯中的水中(不触及杯底),在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测出质量m2;

③公式:

(4)阅读理解能力和从信息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例如第33题:

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如图7所示,一个重物在沿斜面的拉力作用下,被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的过程中,拉力做了功.为了测定该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请你用所测量的物理量推导出该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涉及的内容考生不熟悉,再加上题目文字较多,有的考生一看就蒙了.在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①基本概念不清楚.如不知如何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分不清机械效率η和功率P这两个概念,而去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t.

②推导过程不完整,物理符号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述不准确.

正确的推导过程如下: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体的重力G,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

有用功为:W有用=Gh

总功为:W总=FL

机械效率为:η=

有的考生因为仅写出了η=GH/FL,而没有公式和推导过程,导致失分.

③物理模型建立不正确.

a.认为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拉力等于摩擦力(须知,这与解本题无关);

b.认为有用功等于总功(W有用=W总),推导出机械效率η=1;

c.认为斜面的长和高相等(L = h),甚至重力等于拉力G=F,推导出机械效率η=1.

(5)语言表述能力较差,解题规范性存在问题.例如第34题: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缩短烹煮的时间,人们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某种规格的高压锅出气口的直径为3.2mm,计算出它的面积约为8mm2.要使锅内的气压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请你帮助计算该高压锅应配的限压阀的质量为多少克?(设外界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取105Pa,g取10N/kg)

本题并不难,在复习资料和平时的考试中也有类似的题目.正确答案如下.

设出气口的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为p0,锅内气压为p,限压阀质量为m,则

有的考生尽管计算结果是对的,但在解题过程中将p写成了p,导致本题失分.

4.其他问题.

(1)错别字较多,有些关键字不会写.例如第17题:

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___.

有的考生把电荷量的单位“库仑”写成了“酷纶”、“库仓”等.这样因写错别字失分的问题同样出现在了实验题第30题中.

(2)连接实物电路图的基本功较差.例如第29题:

根据图8所示的电路图,将图9中的实物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在闭合开关后,如果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3A,通过L1、L2的电流各为_______A、_______A.

正确连接如图10所示.

有的考生连蓄电池的电源两极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居然把线连在图中表示电源正、负极的“+”、“-”号上;还有的考生不知道如何连接电流表,把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这样的答案当然会被扣分.

三、2007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建议

1.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紧扣课本和复习资料夯实基础.复习阶段要注意回归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注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用规范的语言描述物理过程,用规范的格式书写解题过程.在解题过程中尽量画出相应的简图(如受力分析图、等效电路图、物理情景图等),这对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很有帮助.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针对具体问题,不仅要心中明白,还要能用简练、准确的物理语言把问题说明白.

3.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物理基本素养.对于学过的物理知识应该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联系,看清事物本质,找出物理规律,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重视实验复习,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新情境中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于设计性实验,最好能够实际操作,动手测量,以加深印象并亲身体会出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纸上谈兵,把实验变成单纯的做题.多次实验操作练习后,才能在设计实验时根据测量的精确程度,选择出合适的仪器,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

5.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努力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抽象出物理模型并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朱轶男,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物理教研员,教育学硕士,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编写了《非常1+1》、《赢考快车》等教学辅导用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