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淮南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含六区一县,粮食生产以一麦一稻轮作制为主,水稻年种植面积约142万亩,产量占全市粮食产量的53%以上。当前,全市水稻生产耕、种、收三大重点环节中,栽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明显滞后,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快突破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进行了专题调研,探讨促进我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淮南市农机部门积极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引进PF455S型、2ZT7358B型、2ZT9356B型、井关PC6型手扶插秧机、井关PG6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和久保田NSPU-68C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洋马VP6型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等九年间累计引进815台,采用软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案,2012年机插面积达到30.8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1%,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试验,机插生产率是手插15倍以上,机人工栽插平均每亩增产30~50千克,显示了机插快速、高效、劳动强度低、节本增效等优势,赢得了政府的重视,受到农民的欢迎,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有利的因素
1.淮南市水稻机插作业市场广
1.1种植面积大,常年种植面积约142万亩,占全市可耕地面积的82.6%,总产量约75.8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53%以上,搞好水稻生产机械化前景广阔;
1.2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市农村常年有30万以上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很多地方明显感到劳动力不足,尤其妇女老幼已不再能胜任水稻插秧繁重的体力劳动,迫切需要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解决农村插秧季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从而为水稻机插秧作业提供较大市场。
2.效果明显
2.1节省秧田
机插秧采用地毯式的软盘育秧秧苗,播种密度高,秧田与大田比例达到1:80~1:100,在同等育秧面积下,用工厂化立体育秧的苗数是原来露天软盘育秧的3倍,更是过去传统手栽育秧的20倍。传统育秧是一亩地秧苗栽10~15亩稻田,而立体育秧是一亩地可以栽300亩,可大幅度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2高效
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工作效率为2-3亩/小时,一个工作日(按10小时计算)可插秧20~30亩,与人工栽插相比可以提高工效15倍(高速插秧机工效更高)。
2.3节本
人工栽插仅工时费150~180元/亩,而机械插秧60元/亩,减少作业费用90~120元/亩。
3.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水稻机插秧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几年来,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水稻机插秧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为今后更大面积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能适应我市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技术要求,特别是近几年经受低温旱涝等灾害天气的考验,基本满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能够大面积推广。
4.政策优势
2004年以中央1号文件为标志,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等相关的扶农、助农政策,其中对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给予财政补贴。2004~2008年,中央财政对农民购置插秧机补贴30%,安徽省财政累加补贴20%,总补贴率50%,2009~2012年,中央财政对农民购置插秧机、育秧机组、秧盘总补贴率30%,安徽省财政累加补贴10~20%,总补贴率40~50%,2012年,除了中央财政、安徽省财政对购置插秧机总补贴率40%以外,淮南市凤台县对购置高速插秧机的农民每台累加补贴1万元,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对购置高速插秧机每台累加补贴3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民购买力,激发了农民购置插秧机的积极性。
三、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
1.淮南市农业人口约132万人,人均拥有耕地1.30亩,户均耕地5.16亩,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小,影响机械化作业效率。
2.传统的栽培观念,制约着与软盘育秧、工厂化育秧相配套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部分农户科技意识不强,对水稻机插秧信心不足,存有思想顾虑。
3.部分基层领导对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投资较少,也影响到水稻机插秧推广。
4.部分农户在人工软盘育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不愿在软盘外面套加硬盘,导致软盘边缘变形严重,影响到边缘秧苗质量。
5.机插秧投入高、回收成本慢也是制约机插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户购买1台高速插秧机至少需要7万元左右,如果仅靠自家的几亩地,对农机经营户来说不太划算。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2000亩以上的要购置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育秧硬盘以及育秧苗大棚等,一次性投入至少50多万。其中:育秧大棚、育秧硬盘等占到20万左右,虽然工厂化育秧技术到位率高,能保证秧苗质量,但一次性投入太高,服务时间短,资金回收慢,农机专业合作社也难以承担。
6.淮南市部分地区水利设施不配套,种植水稻一直采取集中灌溉的方式,每家每户用水难以根据水稻生长需要自我控制,尤其难以满足水稻机插大田管理用水的需要。另外,部分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形状各异,造成乡镇内供水差别很大,插秧季节缺水、抢水现象经常发生,这些都是制约水稻机插秧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水稻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大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在中央和省两级补贴的基础上可以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再累加补贴,同时对农户购置育秧大棚也给予补贴,对开展机插秧的农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也给予作业补贴,以充分调动他们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保证农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益。
2.加强培训示范,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思想认识
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体系功能,抓住育秧、耕整地和机插秧这三个关键环节,对农民和机手进行作业培训,使他们掌握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抓好示范点建设,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基础,开展不同育秧方式育秧成本对比试验,机插秧苗与手工秧苗长势对比,机插秧稻与手栽秧稻产量等对比试验,实实在在让农民感受到机插秧能带给他们的效益和实惠,从而提高农民对机插秧的思想认识。
3.加强合作,农机农艺相融合
水稻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节点多,单凭农机部门自身难以完成这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就参与者来说,涉及农机和种子、土肥、植保、种植等部门。就技术衔接而言,育出的秧苗要符合机插秧基本要求;整地质量要达到机插规定的基本标准;水肥控制管理要满足机插秧大田需要等等。凤台县在推进这项技术过程中,经常是农机和农艺的技术人员一起跑田头、一起召开现场会、一起技术培训、一起商研问题,取得良好成效。水稻机插秧育秧是关键,农机农艺相融合,更要注重育秧技术实施。要积极推广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和软盘育秧技术,逐步推动人工软盘育秧向机械育秧转变,由分散育秧向集中育秧和统一供秧转变,为水稻种植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撑。
4.坚持基础领先,加强农田综合配套建设,改善机插秧的硬环境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结合土地整理、老村庄改造、新农村建设、水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地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将田建成田面成块、灌溉、作业配套设施齐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标准农田,为机械插秧的田块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可以按照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向种粮大户集中,形成连片种植,便于插秧机作业。
5.加快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机插秧市场化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水稻机插秧服务模式有四种:①公司+农户型。即将分散的机具组织起来,成立机插秧服务公司,为农户提供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②合作社+农户型。即由农户自己育秧、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耕整、机插秧、田管一条龙服务或者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育秧、耕整、机插秧、田管一条龙服务。③农机大户+农户型。即由农户自己育秧,农机大户为农户提供耕整、机插一条龙服务或由农机大户为农户提供耕整、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④托管型。即农户将土地全部交给专业合作社托管,支付一定托管费,水稻供种、育秧、耕整、机插、田管、收获一条龙服务全部交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户扣除托管费后还可获得收益,打工种田两不误。凤台县杨村乡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经营5000亩水稻,实行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取得可观的效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水稻机插秧服务模式将以四种形式并存,其中第④种模式最具优势,因为它最能体现机插秧的优势。对各类服务组织要加大扶持引导,不断研究新时期机插秧服务市场特点和规律。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机插秧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推进机插秧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机插秧服务产业。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农业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土地也会越来越集中,农业机械的优越性日益突出,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大力实施“托管型”农业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机械耕整、小麦机播、水稻育秧、机插秧、田管、机收一条龙服务,全面实行粮食生产机械化,达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把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少年来我市农业的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