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挫折”变成“挫败”以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挫折”变成“挫败”以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重新分班时成了抢手货,因为她学习好,几个班主任都抢着要。去谁的班呢?我向来尊重孩子的意愿,于是为她分析几位班主任的优劣。孩子的数学算强项,班主任张老师就是教数学的,所带的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多次获大奖,深受家长的尊敬。更重要的是,她管理学生、调教孩子很有一套。孩子认真掂量后,决定投身张老师门下。我当然支持。

大约半个月后,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很不开心。一问才知道,她班上几乎所有成绩好的同学都去张老师家“深造”了,她不想去,可张老师却点名要她去,说是“培优”。我对这种所谓的培优挺反感,可又不能直接表态反对,于是笑着鼓励女儿:“去吧,反正成绩好的都去了。”没想到就这一句话,把她惹哭了,说我不心疼她。我蒙了。有这么严重吗?于是又赶紧改变态度,支持她不去。

还好,张老师并没有揪住不放,更没有打电话向我征求意见。我觉得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期中考试前,班上摸了一下底。女儿语文考了94分,数学85分,面子上很过不去。我安慰她争取下次考好。她听了还是不能释怀。我感觉她心里有事,一问,果然不出所料。原来,发完试卷,张老师把她单独叫到了办公室,告诉她,这次她考得非常糟糕,特别是数学。“你怎么搞的,数学不是你的强项吗?”她脑子里一片空白,默默流泪。张老师问她是不是骄傲了,是不是自以为了不起了。她摇头否认。见问不出结果,张老师便叮嘱她:“赶紧培优,别让同学甩得太远了。”

我仔细分析了试卷,感觉题目有一定难度,考前如果没有专项训练,仅靠平时学习不可能考太好。我问女儿那些参加培优的同学考得如何。她说最低的93分,100分的好几个。这可怎么办?我自问,又问孩子。她一言不发,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张老师打来了电话:“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期中考试可不能这样。这次就给她一个挫折吧,挫折教育也很重要哦……”她说的句句在理,并没有要孩子参加培优的意思。我也不好打听,千恩万谢后打算帮孩子好好辅导一下,准备打好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这一仗。

接下来几天,女儿的情绪慢慢调整过来了,信心满满地准备期中考试。可万万没想到,期中考试的结果更糟,她的语文考了90分,数学却一落千丈,只得了70分,更要命的是,题目比上次的容易多了。怎么搞的?我很恼火,把女儿狠狠训了一顿。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跑进自己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我渐渐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数学由强变弱,根本原因恐怕还是第一次考试的打击,那能算“挫折”教育吗?拿几道题型孩子根本没见过的题来考孩子,结果只能是“挫败”她的学习积极性。譬如一个孩子只能扛起50斤重物,努力一下有可能扛起52斤。如果你给的是52斤,你鼓励她扛一下试试,她失败了,那么这种方式算是挫折教育,是合适的。孩子受不了,你说她经受不起挫折,也可以;你鼓励她再努力一把,应该是最好的挫折教育。然而,你直接要求她扛起80斤,这不是挫败又是什么呢?

我敲孩子的门,准备跟她好好谈谈。她在里面大吼:“我不要学数学!”我笑了,一边道歉一边哄她把门打开。待她平静后,我和她进行了一次轻松而又严肃的谈话,主题就是“要不要参加培优”。我悄悄用手机将谈话内容录了下来。这是一个结,我必须尽快把它解开。

稍后,我躲开女儿,给张老师打电话,才开口,就听见她噼里啪啦一阵数落。她对我女儿算是失望了,甚至断言她的学习会越来越糟。“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了,还能指望什么呢?”我很尴尬,准备好的一堆话瞬间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挂了电话才勉强想起了几句。我想跟她说,其实我女儿没那么糟糕,从小她就受过所谓的“挫折训练”,比如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完不成我交给她的任务就甭想买玩具……不然,她哪来的好成绩?

周六,家长会后我单独找张老师沟通,把那天我跟女儿谈话时的录音放给她听。录音里我主要“煽动”女儿参加培优,重创辉煌;女儿阐述不想参加的原因,是因为做那么多作业很烦人。张老师一听乐了,先大赞我作为家长认识到位,接着说孩子理解有误,她办的培优班其实很有趣。她建议我不妨让孩子去她家玩玩,看看其他同学是不是很开心。

我把张老师的话告诉了女儿,她听罢一声不吭。星期天我准备送她去张老师家,又遭到她的抵制。眼看着“死结”就要解开,我岂能功亏一篑?我给张老师打了电话,她要直接跟我女儿电话交流。也不知都说了些什么,几分钟后我女儿改变了主意。这师生之间,终于有了校外的亲密接触。对谁,都不容易啊!女儿那天培优回来,刚到家张老师的电话就打来了,既夸我女儿学习能力强,又称赞她心灵手巧,学习之余帮她叠的衣服超有型。我很自豪,这是我们平时教育的结果,孩子串亲戚常帮人家扫地、叠衣服等,深受亲戚好评呢!由于用了免提,女儿听见也乐了。我问她下次还去不去。她很放松地说,去,但最多上完这个学期。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希望自由支配双休日。

一来一往,我跟张老师混熟了,把孩子的意思告诉了她。她不反对,很爽快地给了我一本书,说孩子聪明,让我在家指点指点也行,实在不懂就给她打电话,效果肯定一样。我窃喜。孩子回家也乐意说张老师,再也听不到“坏话”了。自然,她也重拾对数学的好感和信心。

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必要,但有的时候,千万注意别把挫败当成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