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杜鹃神话传说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杜鹃神话传说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籍中,杜鹃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杜鹃也因此走进古代文人的写作视角,成为文学中一个经常使用的意象。本文将结合文本分析与杜鹃有关的神话传说,试图以此探究出历代文人笔下杜鹃意象之神话渊源。

关键词:杜鹃 神话传说 意象

在中国古籍中,杜鹃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杜鹃也因此走进古代文人的写作视角,成为文学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与杜鹃有关的神话传说,试图以此探究出历代文人笔下杜鹃意象之神话渊源。在神话传说中,与杜鹃有关的,主要有两大类。以下笔者将分别论述之。

一.杜鹃与望帝神话

1.扬雄《蜀王本纪》

望帝神话的记载最早见于扬雄《蜀王本纪》,其文云:

“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荆有一人名鳌灵……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为德薄不如鳌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鳌灵即位,号日开明帝。……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

2.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字下云:“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惭,亡去为子鸟。故蜀人闻子鸣,皆起云望帝。”

3.李膺《蜀志》

唐宋人伪托(周)师旷撰、晋张华注《禽经》引东汉李膺《蜀志》云:

“望帝称王于蜀时,荆州有一人化从井中出,名曰鳖灵……乃见望帝,立以为相。其后巫山龙斗,壅江不流,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降丘宅,土人得陆居……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州。后数岁,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4.来敏《本蜀论》:

“荆人鳖灵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遂王于蜀,号曰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国禅,号曰开明。”

5.阚《十三州志》

北魏阚《十三州志》云:

“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时有荆地有一死者名鳖灵,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灵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鳖灵,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

6.元代陶宗仪《说郛》卷60所辑《太平寰宇记》云:

“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从以上记录望帝杜宇神话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大概地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由以上记载,可以确定的是这则神话是流传于四川一带,故事的主人公是杜宇,他在战国时期,自立为帝,号曰“望帝”。他“教民务农”“治水有功”,使常有水患的蜀地得以免除连年遭受水灾之苦,并且让不宜久居、人烟稀少的楚地人口逐渐增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所以望帝才会受到人民的爱戴。他逝世的时间,正值杜鹃活动的季节,所以蜀民才会睹物思人,听到杜鹃鸟鸣时,便认为是望帝的化身,而勾引起望帝生前在位时造福人民的种种。

其次,是情节上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淫其相妻”情节的变迁上。在最早的《蜀王本纪》和《说文解字》中都有杜宇“淫其相妻”的记载,可能是由于东汉以来的学者儒家伦常观念的根深蒂固,李膺的《蜀志》、来敏的《本蜀论》、阚《十三州志》则删去了此情节,他们一致认为望帝禅位给鳖灵的原因是因为鳖灵治水有功,望帝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于是仿效圣贤让位给鳖灵。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寰宇记》中的记载:“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即望帝失位有可能不是其以为德薄禅让给鳖灵,而是其位被鳖灵所篡夺。于是望帝仓促之间逃往山中避难,也或许是被俘之后遭放逐到山中软禁,望帝日夜思图光复帝位不果,终于在山中郁郁而终,而当时正好是杜鹃鸟活动的季节,人们见杜鹃而思念望帝,而诗人也因望帝含恨而终,而视杜鹃为怨鸟。这样解释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如果说望帝是自己主动让位给鳖灵的话,那么后人附会出的杜鹃啼血日日哀鸣的情节就无法成立。

二.杜鹃与谢豹传说

最早记载“谢豹”这一称呼的典籍是《禽经》,其书在记载“杜鹃”处,云杜鹃:“啼苦则倒悬于树,自呼曰:‘谢豹’。”

元代伊士珍《环记》卷上引《成都旧事》云:“昔人有饮于锦城谢氏,其女窥而悦之。其人闻子规啼,心动,即谢去,女恨甚。后闻子规啼,则怔忡若豹鸣。使侍女以竹枝驱之,曰:‘豹,汝尚敢至此啼乎?’故名子规为谢豹。”

依据以上的记载,“谢豹”的传说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从前曾经有位书生到锦城谢氏家作客,谢氏的女儿偷偷观察了这位书生后,便开始喜欢上他,没想到这位书生因听到子规声声催归之呼唤声,便赶忙向谢家告退而匆忙返乡去了,谢氏女感到很是遗憾。后来再听到子规鸟啼叫的时候,她就像听到野豹的鸣叫声一样心神不宁,于是便叫侍女用竹枝去驱赶,侍女边赶边骂道:“你这声如野豹,让人心神不宁的杜鹃,上回已破坏了我家小姐的美好姻缘,现在怎么还敢到这儿乱叫呢?”因为受到这则传说的影响,所以后来人们又以“谢豹”之名来称呼杜鹃。

除了上述记载,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三中说:“吴人谓杜宇为谢豹。杜宇初啼时,渔人得虾曰:‘谢豹虾’;市中卖笋曰:‘谢豹笋’。”文中陆游指出除了蜀地之人以“谢豹”来称呼杜鹃外,吴地(今江苏省、浙江省一带)的人们也以“谢豹”来称呼杜鹃,并扩大这一名称的使用范围,就连在暮春时期所捕获的虾,或是所收成的笋,也冠以“谢豹”之名,可见这则故事在吴地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以上我们说的是汉族中流传的杜鹃神话传说,其实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一些关于杜鹃的神话。如哈尼族中广泛流传的布谷鸟传说:在远古时代,哈尼人民已开始从事农业活动,但还是不懂历法,也不知节气。这时候有个青年叫阿罗,他听说有一种鸟,不仅能够分辨季节,还能够告诉人们过年和栽秧的时间。于是阿罗就下定决心要找到这种布谷鸟。他根据天女娥玛的指点,翻过很多山,过了很多河,终于找到天神阿牛,阿牛却告诉他布谷鸟在天上,还要到天上去找才行。第二年,布谷鸟果真从天上飞下来了。布谷鸟叫着说,“二月土狗叫”,于是哈尼人就去耕田;布谷鸟说,“三月水满田”,于是哈尼人就忙着去插秧;当布谷鸟说,“四月生杂草”时,人们就到田里去除草;当布谷鸟说,“五月青草长”,人们就牵着牛羊去放牧;当布谷鸟说“六月要翻年”时,哈尼人就开始杀猪宰牛,准备过哈尼族的六月年。当布谷鸟说“七月谷子黄”时,哈尼人就忙着修寨子外的路,准备拾谷子。布谷鸟的嘴叫的都出血了,田里的谷子也变得金黄金黄了,这时候人们把谷子都收割回来了,就吃穿不愁了。但是阿罗从此没有回来,于是哈尼人便说,天上本来没有布谷鸟,布谷鸟是阿罗变的。

除了哈尼族外,杜鹃鸟也是藏族人民最为喜爱、歌颂甚至崇拜的一种鸟类。藏族人赋予杜鹃鸟很多美丽的名字,如喜鸟、幸福鸟、吉祥鸟、长命鸟、春的使者等等。杜鹃还被尊为百鸟之王。鸟王在高原上是非常受尊敬的。在从前的时候,每到春天来临的二、三月间,地方政府都要专门派出官员,到门隅和山南泽当等地,举行盛大的祭祀鸟王的仪式,要铺上地毯,摆上供品。届时,布谷鸟就会飞来,或者享用供品,或于树上啼鸣。事实上,杜鹃之所以在藏族中受到如此的尊敬和喜爱,和哈尼族一样,都是因为杜鹃跟季节、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正如藏族民歌中唱道:“春天的三月,布谷鸟从门地叫着来了。它是报喜的使者,报告播种的时节到了。”歌中洋溢着藏族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从以上神话传说可以看出,在汉族神话中,杜鹃是代表乡愁、冤恨、悲凉的“怨鸟”或者说“悲鸟”,是悲情的象征,而在少数民族那里,杜鹃则是一种“吉鸟”,为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幸福。之所以产生这种反差,大概是由于民族间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版.

[2]老根主编.中华娱艺十大奇书.禽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版.

[3]宋代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 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版.

[4]郭发明.杜宇化鹃故事探源[J].文史杂志,1987年,第3期.

刘洁,菏泽学院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