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抗震房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震房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作家曾说:针对于个体来讲,―个人就是自己的一个世界。当灾难来临时,面对我们个体即将坍塌的世界,保护我们脆弱躯体的应该是坚固的建筑――

北川擂鼓镇小学,5・12地震后,当周围建筑全部变成废墟时,这所小学的教学楼依旧傲然矗立于此,楼内千余名学生无一伤亡。这给中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又敲了一次警钟:设计什么样的房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灾难。

大地震发生以来,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力更加深有感触。而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建筑和居住形式,为适应或干、或湿、或风、或冷的严峻环境而生,从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到西双版纳的吊脚楼,从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到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但逐渐地,建筑被现代性所统治,无论在材料还是形式上,都趋于同化。洪水、台风、海啸、地震、泥石流,似乎是远离城市文明的传世,而事实上,这些传说随时可能发生。

如何把建筑最本质的保护性和能提供舒适居住的现代性相结合,成为未来住宅建设最迫切面临解决的问题。唯有提供极佳的安全性,才能赋予住宅真正的品质和奢华。位于阿尔卑斯山河谷地带康斯坦茨湖畔的这个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好的范例。

受保护的盒子

位于瑞士、奥地利、德国交界地带的康斯坦茨湖畔人口并不多,却经常遭受洪水袭击。主人Monika Rupp对此心有余悸,因为最近的一次洪水就发生在1999年,当时,很多房屋被淹没和毁损。在她所购来的这个面积仅有百余平方米的土地上建屋,她首要想到的问题,就是“被保护”,也就是用一种牢固的建筑形式来抵御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

瑞士建筑师Alexander Früh为此产生了特别的构思――“受保护盒子”。灵感是用双重套嵌结构的盒子构造来提供多一份的保护。建成的住宅,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被架高的盒子,隐匿在湖畔大片草地和树林之中,显得既坚不可摧,又不乏轻盈和优美。

在建筑师看来,保护首先来自整个建筑牢固的钢架结构。暴露在外的粗厚的钢筋通过连接点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整体,从而能承受很强的张力。而居住的主体部分,被嵌入到钢架之中,仿佛是一个可以被推入和拉出的木盒子。被保护套在里面的“盒子”采用这一地区普遍使用的木材制成,木框架结构十分防震,因为木材牢而轻,这意味着作用到房屋上的地震力也较小,且木框架结构有许多杆件和钉节点,可以有效耗散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被包裹在“盒子”中的住房,还被钢架架高,支起在二层,既有效缓和了不够平坦的地势,也使其免受湖泊地带经常发生的洪水侵袭之灾。也正因此,主人的居住空间――盒子,同时受到了木结构和钢制框架的双重保护,成为一个真正的避风港。

轻盈居住的堡垒

被重重保护的住房,事实上并没有像碉堡一样令人难以亲近。“盒子”内部是流畅的生活空间,100余平方米的住房被设计成一个开阔的大开间,所有的日常功能都以开放的形式完成:起居、餐饮、睡眠、洗浴……这一构造创造出连贯而简洁的空间体验,令主人能最大程度地享用不算太大的居住面积。

建筑并非采用现代流行的全通透式构造,而是对风景作了有效的选择。比如,朝南起居室留有较大的窗户,而卧室和卫浴空间则在恰当的位置布置了狭长的小窗户,在保证采光和观赏需求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私密性。这种理念,也无疑令空间在不失现代性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坚固可能。

盒子状的构造和杉木制成的外墙很有一丝自然和稳重的感觉,为了让建筑形式在视觉上更富美感,另一个透明的方盒子被嵌入钢架结构底部,于是,一个透明的车库就在这个简单的玻璃体中诞生了。其纯净通透的感觉,与受重重保护的木盒子空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为这个堡垒般的住房赋予了一丝轻盈的美感。

双重功能的通道

在构思建筑时,主人MoniKa Rupp还提出了关于“逃生通道”的要求,也就是一个能应急避难的防空洞。于是,建筑师因势利导,利用整个建筑的双重套嵌结构,在两个“盒子”之间,用耐高温板材设计了一个延展部分。延展部分正好包围整个房屋的内部空间,既成为日常生活所需的宽敞阳台,也可以作为最便捷的逃生通道。

在通道外部,钢制框架上覆盖有可拉伸的特制卷帘。色彩鲜艳的卷帘成为建筑体的第二层皮肤,在收起和放下时,为房屋赋予不同的动感,更成为一层良好的隔热体,保证居住的冬暖夏凉和舒适度。

最终建成的这所单体别墅,每平方米的建筑造价约1500欧元,属于十分合理的范围,然而,它却可以为主人提供了有极佳保护功能的空间,让家成为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