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纪念.残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纪念.残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废旧的自行车零件,被丢弃的碎瓷片,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被认为是废品、次品或不值钱垃圾的物品和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近期在北京常青画廊展出的《纪念残留》群展,使人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艺术家如何运用创造性的手法使那些残旧物品重获新生。此次展出的是些国际艺术界中顶尖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创造的脱胎换骨,记忆的场景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空司和用品成为艺术作品,述说着新的故事。对物体的堆砌、拆解和重组被比喻成熵和进化(熵是指系统运行有序和无序的程度,维持一个系统的有序必然破坏另一个系统,越无序,熵量越大)。

展览的主题被概括在对展览英文标题作的一个小游戏中。Rem(a)inders是两个单词remaainders和remiriders的组合。前者让人记起那些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走到生命周期末端的事物――不再使用的东西和残次的或没用的材料。后者将我们带进记忆的王国,忆起那流逝的时光、珍藏的过去,以及那些使人意识到一个事物、瞬间或行为的姿态,那些细微但决不能被忘怀的事情。

对于北京的艾未未来说,艺术是“智慧的游戏”,引领他尝试庞大的表现形式,在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时尚的文化题材中游刃有余。艾未未的艺术行为表现在对符号的破坏和随之产生的新意义。以这种方式,艺术家将物品打碎并重组,给生命新的形式,予之不同于原始意义的内涵,此次展出的作品即是如此。在2008年首次完成,作品在画廊获得新的装置结构:高耸入天的物品堆积成山。只有靠近前仔细观察才发现我们看的是无数自行车零件。苏伯德・古普塔是印度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在他的绘画、雕塑、装置和视频作品中,艺术家深入探讨了旧时代和社会追求的现代化幻想之间的关系。在此次展览中,他展示了一系列新绘画,描绘了残羹剩饭和没收拾的饭桌,是对展出他作品的国家的一种可见的赞颂。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明亮清晰的颜色,这些静态的生命被古普塔呈现在精美华丽的16世纪风格的画框中。

中国有很长的制造陶瓷艺术品的历史。陶土是来自上海的刘建华情有独钟的作品材料,因为它看上去坚硬而实际上非常脆弱,正是这种介于表象和实质的双重属性促使艺术家利用它创作。在本次展览中,刘建华曾特意到景德镇追溯制造陶瓷的历史。但是他并不关注瓷器的制造,而是寻找被丢弃的碎瓷。在他手中,制造粗糙或残次品的碎瓷被赋予了新意义,重新获得审美的、观念的,特别是道德上的价值。

作为贫穷艺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生活和工作在意大利比耶拉的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为此次展览创作了新作品。雕塑包括一个静止的佛像和一堆各种各样的破布、旧衣服、旧电器。作品在结构、一致性、颜色和触感上表现了对比。衣服本身携带了那些使用、触摸和体验它们的人们的痕迹和记忆――现实场地的丰富性对比永恒的“理想化美丽”。

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生活工作在比利时根特),利用他回收的现存的事物、社会垃圾,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表现以分解/改造为主旨的过程。为此次展览构想的作品主要材料是塑料袋:艺术家环游世界时收集的普通的彩色袋子。它们被系在一棵树上,如同它的树叶。塔尤对它的特性十分感兴趣,它是永久的盛载工具,还具有矛盾的双重用途,有时是有产阶级的物品,有时是无产阶级的。用来装购买的物品时是有产阶级的,空了时是无产阶级的。“它毫无用处,毫无内容,根本无法丰满”,艺术家如此形容。

参与此次展览的还有被认为是为所欲为的备受争议的北京艺术家孙原和彭禹、牙买加艺术家纳利・华德、北京的庄辉和旦儿,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思想和创意为观众呈现了独具一格的作品。在这里,你将重新解读那些被消费者丢弃的废料,重新解读时间的流逝

展览地点:北京常青画廊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0日-8月29日

参展艺术家:艾未未、苏伯德・古普塔、刘建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孙原和彭禹、帕斯卡尔・马尔蒂那・塔尤、纳利・华德、庄辉和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