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国相对富裕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名单揭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国相对富裕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名单揭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课题组在第一届的监测评价基础上,依据公开的2007年度数据资料,经甄别、核实,对全国318个地市州盟(除19个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进行了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监测评价。日前完成了“全国第二届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并绘制出“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地图”。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全国相对落后地区名单以及全国各省市区的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结果揭晓

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全国318个地市州盟(地区17个,市268个,州30个,盟3个)中相对富裕地区(相对发达地区)有42个,占总数的13.21%;人口1.77亿,占全国地市州盟总人口13.41%。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具体是:东部地区26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全国相对富裕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前十位是:广东东莞市、新疆克拉玛依市、广东佛山市、江苏苏州市、广东珠海市、江苏无锡市、广东中山市、浙江舟山市、浙江温州市、江苏常州市。

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网络分布,在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全国相对发达地区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型、区位优势综合发展型和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型。

全国相对落后地区有108个,占33.96%,比上届少24个,主要分布在西中部,西部80个,中部24个,东北部3个,东部1个。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呈现“洋葱头”形状,不是“橄榄形”,相对发达地区数量少,相对落后地区的比例很大。

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采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地区发展和财政统筹等五类三级22个公开客观数据,将指标分为居民富裕集合(居民收支类、公共服务类)和统筹发展集合(地区发展类、财政统筹类)等二个集合,使用综合指数分析和分类坐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分A+、A、A-、B四个等级和Ⅰ、Ⅱ、Ⅲ、Ⅳ四个类型。监测评价是一个比较客观实用、以人为本、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要调控手段的监测分析体系。根据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等级和类型,可以非常直观地考察出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差异性,并为区域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导向。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要根据公共服务水平的全国差异性分成不同等级和标准,确定基本的保障性等级标准并进行保障性财政转移支付,消除绝对落后现象。

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工作是针对地区富裕程度而进行的比较全面系统分析,为各地区的“强国富民”工作提供坐标,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统筹区域发展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系统的、量化的导向。

关注地区富裕程度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富裕程度的差异性也非常大。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五个统筹”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有力机制保障。

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区域发展的机制。在全国区域统筹发展的“4+4+1”格局中,基于全国4个大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4个主体功能区建设是组织资源开发,形成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区域供应管理机制。这还不够,基于以人为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富裕程度建设是统筹发展的区域目标管理机制。以地区相对富裕程度为尺度的区域发展差异性的监测分析体系建设是统筹区域发展机制建立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根据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建立对应的政策,进行统筹发展。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要求在全国的每个区域或者每块土地上都要工业化和城镇化,这是因为每个区域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不同。建设主体功能区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不管区域属于何种类型,生活在全国每个区域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均等化的包括富裕程度在内的文明程度的权利,这是体现政府公共职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高社会公平的需要。基于这“两个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比较客观实用的、以人为本的、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全国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分析体系。以地区相对富裕程度(即富民强国侧面)为一个尺度来反映地区统筹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