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刺:以痛楚为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刺:以痛楚为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2012-13季总决赛败北,对2013-14季的马刺是大好事,听上去是不是很怪异?以下就是理由。

多年以来,马刺一直在变革。在1999-2007年之间,由于邓肯的不朽存在,波波维奇需要做的,只是小幅微调。比如,1999年,马刺是支以邓肯单打为中心、射手环伺的防守球队;2003年,依然以邓肯为轴心,只是更依赖他的传球,并且增加了帕克的挡拆和斯蒂芬·杰克逊的远射;2005年,吉诺比利的进攻被大幅度加重,除了邓肯的腰位单挑外,马刺也开始依赖双后场的突袭;2007年,马刺基本成了一支挡拆球队,帕克和吉诺比利的进攻份额无限升高,邓肯只是堪堪保留着首席攻击手的职责……于是就这样,拿到了四个总冠军。

然后是2010年,马刺开始了改革。

2010-11季,马刺是支速度+反击+三分球队,邓肯的进攻份额被减到最低,吉诺比利是轴心,结果就是这支球队过于轻型,2011年被灰熊的内线双熊搞了个黑八;2011-12季,波波维奇开始加固内线和前场,找来迪奥,选到莱纳德,重用丹尼·格林,大量增加无球走位,于是2012年夏天,马刺的进攻行云流水,横扫西部,但2012年西部决赛,防守上缺乏延续性,终于被雷霆三位少爷车轮战干掉,于是波波维奇终于下狠心,任用斯普利特做首发,开始加强防守……每一年,他都在做一些试探性的变化。

而2013年,你可以说,马刺已经试出来了。他们在西部略无敌手——三轮系列赛里两轮横扫,对勇士后四场也占尽上风。比起2011和2012来,马刺所需动的手术很小:因为,这一路季后赛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练级。你甚至无法说马刺老了:2013年总决赛,马刺整体比热还要年轻。

2013年季后赛之前,丹尼·格林还需要以下标签来证明:“又一个咸鱼翻身的典型!”“马刺的体系造就的又一个草根射手!”但现在……我们还需要特意介绍他吗?

总决赛第五场结束时,他已经被媒体捧为MVP候选了;那场比赛,他射进了个人总决赛第25记三分球——包括在雷·阿伦头顶一记三分得手,平了后者2008年总决赛22发的纪录——成为NBA史上一届总决赛投进三分球最多的家伙。所以如果我是雷·阿伦,在第六场右底角起手前,一定这么想的:

“你小子已经破了我的三分球纪录……居然还要在我面前拿总决赛MVP!?是可忍孰不可忍!我非搅黄他不可!”

当然,他的问题也很明显。波波维奇说他和鲍文“只有一个类似点——没有招式,只会射!”过了点,但确实:他单防不错;他有后场篮板嗅觉;他的两翼空位三分球见血封喉;他能做许多小碎活,把数据栏填满,但他的进攻除了定点投篮,就是反击扣篮和弱侧突进抛射——他甚至没有贝里内利那样的无球走位。

但这些已经够了。实际上,2013年季后赛,算是给他的一个定位之旅。他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你没必要逼迫他再去做其他。对马刺而言,两大利好:

A 经过总决赛后,马刺和格林都已经心里有数:他的三分球将是一套流水线的得分方式。总决赛经验是最好的强心剂。

B 当然,你会考虑到:这家伙总决赛前五场随心所欲之后,最后两场合计11投2中。因为他本是个刺客,如今走到了明处,露了相,自然会被紧盯。但连带效应是?第六场,邓肯30分17篮板,莱纳德22分11篮板,俩人合计7个前场篮板;第七场,邓肯24分12篮板,莱纳德19分16篮板,俩人合计8个前场篮板……为什么呢?因为热把先前用来包夹邓肯和保护后场篮板的气力,锁在了格林身上。

一个无名射手的作用,是关键时刻刺客般投进三分球;而一个成名射手的作用,是让对方惊惧,然后为队友制造机会……前一个是战术跑完之后的终结者,后一个可以作为战术齿轮的一环;马刺从来不缺刺客,但总是缺个成名射手,来丰富战术。而现在,格林俨然已经是个能吓到对手特意做调整的成名射手了。

和丹尼·格林一样,上季季后赛成就了卡瓦伊·莱纳德。季后赛之前,圣安东尼奥之外的媒体还需要渲染“很棒的小前锋,马刺体系里培养出的沉默新人,虽然低调,但真的很强噢”,而周遭的心态基本是:“好吧好吧,据说他是不错,不过马刺的体系难道不是是个人就能打出来的吗?”

但经过上赛季总决赛之后,他已名动天下了。和其他在马刺体系下的角色射手比起来,他有以下几点不同:

A 除了融合团队、完成投三分+防守的任务,他还经常能做出些改变比赛氛围的事。比如,马刺在客场,对手声势方起,球迷人来疯喊成一片时,他会打出一个球——通常是:乱军里抓到后场篮板,根本无视倒在脚边的双方队员,一条龙推进上篮;或者是一伸手断下球,反击扣篮。然后他若无其事冷着脸回半场时,球馆会像电视消了音一样静。嗯,如果我是对方球迷,会这么想:“等等,马刺好像还没完,这小子做这些事儿时显得胸有成竹呢。”

B 他能够像许多明星那样,在战术跑坏时,依然完成得分。依靠的通常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内切,或者一次大胆的三分球。

C 关于以上两点,多说一下。年轻球员里,内切袭篮方面能和他相比的只有托彼亚斯·哈里斯和戈登·海沃德,就这两个,别无其他。而且他的胳膊长得,让人怀疑他每张照片都被PS过。下次他上演招牌的“弯腰从地板上抄起球急速推进扣篮”时,稍微注意一下好了:他简直是略一低头,手就能摸到地板球,就这么恐怖。

D 最重要的一点:他是全N BA最叵测的人。邓肯经历多年风雨之后,也开始经常玩表情游戏,但他没有。他的肢体语言基本包括盯着你,或者害羞地转开头。你只能怀疑他是个机器人,根本没有表情肌。

实际上,上季总决赛第六场,他的致命失误促成了那次传奇逆转(罚丢了个球)。在输掉那场后,我第一考虑的不是“这家伙怎么会这样”,而是“这小子看上去很害羞,还有点抑郁,千万别就此留下心病啊”……

然后我们看到了:总决赛第七场,他19分16篮板。

所以:帕克说了,莱纳德本季或下季,会进全明星;所以,波波维奇说了,他应当成为帕克、吉诺比利和邓肯那样的王牌球员。在最近的经理年会上,他被两位经理认定是联盟最好的防守者(当然,托尼·阿伦还是拿走了11位经理的票)……但这些还不够。

就在季前赛,我们看到了:

马刺试图让他策动挡拆——他也的确执行了,不只是突破上篮,还负责找空位队友。

马刺试图让他单挑——他也的确执行了,而且,他夏天显然用了功,单挑进步颇大。

格林可以安于他的远射任务,但莱纳德没法安于上季总决赛的表现。他表现已经很好,但这不够;他需要,也可以,变成一个明星级球员。就像凯尔特人三巨头当初需要朗多似的。负担很重,但他和邓肯就有这点像:无论加多少担子在他们背上,似乎都无所谓的样子。

2013年总决赛的第一个转折点:总决赛第二场后半段,斯普利特被勒布朗硬生生横空击落,那一瞬间的斯普利特,是第二场第三节末马刺的象征:他们无力对抗查尔莫斯+勒布朗的暴力挡拆,面对热的夹击显得慢一拍,爆发力、速度和力量上全面落后。

之后的一串连锁反应:

勒布朗那记盖帽,像是撕开皮肉,流下了第一滴血,而热队其他人都明白了:斯普利特可以被欺负,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夹击斯普利特。

于是从第三场后半段始,波波维奇放下了斯普利特,派上了迪奥。这点当然给马刺许多利好,比如,迪奥一度用一身油光光肥肉,把勒布朗防得七荤八素。

但这也是一个开始:马刺从此无法再在身高上压热一头了,而且等于被平白废了一个轮换。当然,迪奥替下斯普利特后表现神勇,但我们都知道:迪奥可以靠一个江湖郎中式的百宝囊,变出许多偏方来,让对手上吐下泻;但如果要他担当日常医疗事务……你等着掉头发发胖不孕不育吧。

如是,斯普利特的问题,是马刺2013-14季的重中之重:他不应当是马刺的角色球员,或被长期弃置。在此之前,对灰熊系列赛他表现出色,证明面对一板一眼的内线攻防,他应付裕如,但如果仅限于此,他就还是和邦纳一样:特定场合的角色球员。他是首发长人,马刺防守体系的主拼图之一,得想法子变得更全天候。说到底,他才是上季马刺防守提升的关键,在所有不需要身体接触的防守环节——延阻、轮转、干扰投篮、步伐移动、快速包夹——他都很完美。马刺得想法子凑出内线轮换。在“斯普利特+邦纳不同时出场”、“斯普利特继续首发,但也要和吉诺比利+贝里内利多配阵”、“迪奥应该经常和贝里内利在一起”这三个前提下,凑出套路来。这是马刺本季唯一真正的难题,解决了,将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良性循环。

2013年总决赛还证明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你无法在吉诺比利身上赌博了。

总决赛第五场,吉诺比利打出了传世表演,但第六场立刻打出了职业生涯最差的一战。这两战可以作为经典范例放进词典里,让世界明白“吉诺比利是个怎样的球员”。

就在西部半决赛对勇士第一场,他打得一塌糊涂,但最后时刻,他一记三分球成为了英雄。2006年对小牛,第六场他独得30分让马刺挽回赛点,但第七场立刻制造那记世纪失误。天堂或者地狱,爱他或者恨他。波波维奇的牌始终很稳,只有吉诺比利上让他总愿意赌一下。事实就是,波波维奇早在2005年就想明白了。

“他让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预知的事、偶尔脱线,但还是让积极的事儿发生。无论他做什么,他只想赢,他有乔丹那样的天生竞争欲。”

但是,自从他2011-12季那次伤后,一个半赛季,吉诺比利只剩下三分手+组织大师这两点属性了。你没法对他要求过高,指望他随心所欲突破得分。所以:马刺招来贝里内利,是个好主意:你可以指望吉诺比利成为一个好的组织者,然后由贝里内利来给他解决得分问题。

2013年总决赛给马刺最后的一个宝贵遗产——总决赛第七场最后,邓肯懊丧的捶地动作。这是2005年总决赛第五场,他错失空接绝杀后,双手捂嘴以来,第一次,如此在比赛里真情流露。懊丧、愤懑、遗憾、不甘,尽在其中。

实际上,整个马刺队都为总决赛第六场不甘心。帕克在欧锦赛期间,都承认他在想着第六场;就这件事如芒在背,催着他拿了欧锦赛冠军。欧锦赛夺冠接受采访时,迪奥也承认他在琢磨第六场。波波维奇说他经常想着第六场,想到夜不能寐。

马刺队史上,不是没经历过“神奇的倒霉时刻”。2004年他们遭遇了鱼主席的0.4秒,但2005年,他们夺冠了;2006年对小牛七番大战,吉诺比利最后时刻神奇犯规,但2007年,他们又赢回来了。这像是马刺的一个保留节目:他们总会遇到神奇时刻,然后下一年就满怀不甘,“没理由啊,不行,我们必须再来一次!”

在此之前,他们也许都忘记接近冠军是件多么刺激的事,但2013年夏天,总决赛的历程让整个马刺的轮换确定了,角色分明了。季后赛里,马刺可以说是越打越好,遇强愈强。他们的斗志被点燃了,几乎要成功了,但最后又被熄灭了。这种经历能让邓肯、帕克、吉诺比利们回忆起曾经对冠军满心期待时失望的苦楚,能够给格林和莱纳德们来一个失恋初体验。也就是这种痛苦,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动力:

谁都不想永远背着第六场的诅咒老去,而解开这个诅咒,只有一种方式。

所以:虽然2013-14季,西部的对手们依然很强(快船补厚了,勇士得到伊哥达拉了,火箭要崛起了,雷霆只等威少爷归来,灰熊依然皮糙肉厚),而且未必再如2013年那样伤病累累,但圣安东尼奥马刺依然保有他们的优势:没有任何球队的斗志能有他们那样炽热灼人,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心情起伏,所背负着的痛楚,N BA历史上都罕有比肩。我们知道,马刺是靴跟上的刺,用来催马前进;总决赛第六场魔咒就是这根马刺,会催着球队一直往前。

直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