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命题作文语言有味两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命题作文语言有味两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命题作文虽统得死一些,但“螺蛳壳里做道场”,更可见出作者水平,特别是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然而同学们因语言运用不得法,致使文章乏味,难以提升作文水平。

其实用好语言并(取得发展分)不难,这里我仅提出两招与同学们探讨。

例文一天凉好个秋

秋雨淅淅沥沥地洒着,把心情淋得湿透。我走在路上,又想起了伫立在卷首的刺眼的分数,一滴一滴的水珠在脸颊上流淌出痛感。

进门。吃饭。出门。赶回家吃晚饭的程序简单而机械。我开始平静地报出了自己的成绩,而后,夺门而逃。可身后传来母亲“天冷了,加件衣服吧”的话语。不知怎么的,此时,异常冷静的我却头也不回地低吐了“不要”二字,然后顺手抓起墙上的雨披冲入雨中。不回头,不想回头,也不敢回头。我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神情,也怕她洞察出我的伪装的坚强。

刺痛感的液体,积蓄在视线之上。路上的风很大,吹破了我弹指可破的镇静,也吹乱了满卷的红叉。她一定很失望吧?西风紧,雨下得大了起来,我单薄的身体逆着风险些跌倒――深秋,真的来了。

不知在哪条路上落寞地走了多久,手心冰冷地丧失了温度。原来有时候多件衣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远处,教学楼里灯火通明,我却一人咀嚼着悲伤――我有点胆怯了。

“你终于来了,就穿这么点衣服,怎么会不冷?”很吃惊,抬起头,见是母亲。她在校门口撑着伞,一见我,就抓起我的手急切地捂了起来。“你这孩子,叫你加件衣服死命不肯,幸亏我刚才搭了马自达把衣服拿来了,不然你怎么办啊……”看着我遍身湿透的样子,母亲皱了皱眉,心疼了。突然间,她想起了什么,从包里取出衣服给我披上,并认真地帮我打理领结。我听见皮肤间细小的摩擦声,有细小的静电在静静地产生。“还有,不要太在意了,下次努力就好……”母亲用轻柔的声音抚慰着我的心灵。

一句话,触碰到了最敏感的神经,我以为我能继续冰冷地看着母亲,就像刚才冰冷地拒绝她的衣服那样;我以为我还能假装平静,就像吃晚饭时那样。可我终究不能。

天地间贯穿着的风没有停息,只有我们母女所在的地方一点一点荡漾出暖意,好像有热气从中一阵一阵地升腾出来。

母亲用她那已不再细腻的双手一滴滴拂去我满脸的泪痕。然后拍拍我的肩膀,叫我早些去上自习。

转身的瞬间,再次泪流满面,真的好想告诉你,母亲:有你陪伴,秋天也是美丽的,也可以温暖如春。

例文二信号

①……用信号充实生活,去发现信号,寻找真正意义的信号,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丰富多彩!

②……信号,是一种现象。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信号表面所反映出的现象,更要深层次地关注信号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要让信号的表象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③……突然觉得孤独,掩卷却不敢深思,当远离了那些自然的声音,当淡忘了那些四季的信号,我还能从何处感受到自己和时间的真实,或许一觉醒来,对着机械走动的钟表,只能叹一句“流光容易把人

抛!”

简评命题作文限制较严,但也不必搜肠刮肚,只要多锤炼,深思考,照样能写出活泼的语言。

例文一这是篇优秀命题作文。文章只叙一件生活小事,虽然简单,却很耐读。我们撇开其他特点,单就语言而说,全文没有浓墨重彩,没有繁多辞格,没有响亮名句,却朴实而不失生动、平淡而不失厚重,自然而不失意蕴。奥妙是活用(重组)“平凡”语言,让语词超常搭配(特定场合),一经运用,语词就特有光泽,语意就特有韵味,语句就特有表现力。如开头的“淅淅沥沥”的“秋雨”“把心情淋得湿透”这句,“淋湿”的应是一个具象,如衣服之类,而心情是个抽象名词,不能被“淋湿”,何况“透”呢?但这两个普普通通的语词结合后,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说明这次考试考得太差了,打击太重了,语简而意丰。又如“咀嚼着悲伤”,“咀嚼”有两义,一是“用牙齿磨碎食物”;二是“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一般不同名物化的形容词搭配;但一经组合,含义就深广起来了,这种“悲伤”只能由我“细细”“独享”,这种“悲伤”紧紧缠绕,“剪不断,理还乱”,始终挥之不去……这样的运用,文中还有多处(见着重号)。语词搭配的超常(本文语言运用还有其他特点,不细赘述),使含义更丰富起来,形象更丰满起来,表达更生动起来。

例文二这是三篇佳作(亦为命题作文)的结尾。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收尾不是简单小结,更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在收文的基础上,跳出原有论述“圈子”(当然不能脱离原文),注意深化,上升,钻出新意,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有指导性),使文章更有了高度,结尾也就更坚实有力了,我称之为“跳脱”(这是笔者借用来的)。

归纳

命题作文归纳的语言可注意两点――其实这两招人人都可学。

第一,语词要用活。文章有文采固然好,但未必就要华丽句子、名言警句、多种修辞。现在有些同学作文的语言看上去光鲜、响亮,“掷地有声”(口号式),似很讨巧,细一看,抽象,浮躁,做作,堆砌,老气横秋(与实际年龄不符),空谈哲理(脱开原文),经不起推敲,没有“味道”。我主张好好修炼内功,注意锤炼(特别注意用好有“形”的动词等),用准了,用妥了,用实了,真正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平常的语言同样能够光鲜起来。

第二,文词要跳脱。命题作文的语言,同学们在文中论述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就事论事,围绕命题作文的题目死兜圈子,通篇却没有告诉给人家道理(只是阐释题意,甚或一味指责);二是收束时重复上文所讲内容,或呼几句口号,或表一下决心。我主张同学们在文章关键处(如收文时)多下功夫,好好思索,讲求语言的“跳脱”:力求上升(甚至“宕开一笔”),谈出韵味,谈出哲思,不是文章就更有高度、深度了吗?

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语言用活了,跳脱了,就是简单的文词照样能写出有“味道”的文章来,这样,“发展分”也就来了,这样的文章谁还肯说“不”呢?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语段,从“有味”的角度,指出语言(语词)运用特点。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绿的碧绿,青的靛青,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看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作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选自《老残游记》)

【参考答案】

大量运用有关色(苍翠、火红、雪白、靛青、碧绿、丹、白、粉红)、声(渔唱)、形(相间、夹、映、遮住)这方面的词语(讲求鲜活),使语段中构成特别诱人的画面。

(作者:刘卓洲,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