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弯扭”汉子王正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弯扭”汉子王正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有着知识分子所少有的“豁出去”作风,“放荡不羁”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他多年执着的是同一个主题:知识分子的节奏和承担。

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界有一个奇人王正方,这位美国电影博士是影片《北京故事》的导演、香港名艺术片《半边人》的男主角。在一部描写美国华侨的经典影片《老陈失踪了》中,他饰演一个旧金山厨师,满口粗话,我每次在班上放映此片,看到这个镜头就忍不住发笑;而在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第二集中,他客串饰演牧师,为了救朋友被乱枪打死,我每看到此处又忍不住要笑,因为王正方这个人的真正的性格真是太不像牧师了,如果他会出家归宗教的话,太阳必会从西边出来。

我和王正方交往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了吧,就被他满口粗话中的艺术才华和胆识所折服。那是“钓鱼台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美国华人刚风起云涌投身政治运动,王正方是其中之一,到处演讲、开会、演戏,我就看过他和他的朋友戈武演的《过客》,该剧改编自鲁迅的名作,我对他们的诠释颇不赞同,把《过客》演得太英雄气了,但对他们全情投入的演技却大为佩服。

王正方这个人的性格特色就是全情投入,他更是性情中人,交朋友三教九流、五湖四海,骂起人来痛快淋漓,这种“豁出去”的作风乃知识分子所少有,一般的读书人往往是文弱不堪,做学问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往往是畏首畏尾,当年在美国大学任教的华人(包括我在内)更是如此。所以第一次见到王正方就觉得他很痛快,是一个“游侠”式的人物。但更令我折服的是他对电影的热情和执着。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不久,就听说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稳定职位,毅然改行去拍电影,未几就拍成了《北京故事》。

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络。不久之前,大约是在五六年前吧,又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希望我可为他引见哈佛费正清教授的遗孀费慰梅。费教授是我在哈佛求学时代的老师,他去世后我常去他的居所探望慰梅女士,以母视之,也顺便为她处理一点公务。公务之一就是安排她的那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中译本出版事宜‘原来王正方看完此书后大为感动,希望得到慰梅女士授权拍成电影。那次访问十分愉快,正方和他的制片人详细探问慰梅女士有关林徽因的各种细节。原来费教授夫妇和梁林二人早已是莫逆之交,慰梅女士和林徽因的书信往还,更是此书最精彩的部分。正方慧眼识英雄,坚信此片如能拍成必会同样感人。

可是事与愿违,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后来林徽因的大名因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而大为走红,但至今只有圈内人才知道林徽因和费慰梅的这段中美友谊佳话。

我提起这段往事,也是由于工正方上周突然来的长途电话而起,原来他刚刚在台湾出版了一本情文并茂的回忆录,书名是《我这人长得弯扭》。其实正方倒是有一份北方男子汉的潇洒粗犷之风(其实他是江西人),“放荡不羁”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但我又觉得正方在思想上有一股“弯扭”劲儿,因为他多年执着的是同一个主题:知识分子的节奏和承担。

在这个后现代的商业社会,很少有人谈知识分子了,去年广州《南方人物周刊》选出50位具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正方和我都是属于“上一代”的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在美求学时觉得知识非但不够用,而且无法解决更切身的文化认同问题,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学记录就是张系国的著名小说《昨日之怒》。我不禁忆起当年的王正方,也充满了一股怒气,非但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不满,更怒的是当年当局的软弱无能,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产生了“认同转向”一一重新回归大陆上的祖国。然而,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这一批最早自美国回归祖国的海外知识分子,看到“”后的中国满目疮痍,理想很快就破灭了。

读完王正方的这本回忆录,我个人百感交集,不能自己,特别是看到全书的后半部,记叙他和不少亡友如王尚义、戈武等人的交情,更始感动万分,一方面为书中行云流水的文字(简直是一系列的各种电影镜头,而且对话丰富)所吸引;一方面又被文字背后的历史和真情所感动,似乎觉得这本书所代表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年的理想也随风而逝。然而,有了这一本书,也多了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