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理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理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为肾虚血疼。因肾主生殖的功能异常,加之经期、产后生活不节等,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泻功能异常,瘀血留滞发生本症。肾虚是发病之本、血瘀是发病之标。温肾化瘀治疗大法。温肾治其本,可使天癸、冲任、胞宫功能恢复正常,化瘀治其标,可改善盆腔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排卵,加快瘀阻包块消散,促使病症痊愈。

关键词:温肾化瘀;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619-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是指有活动功能的子宫内膜在正常子宫腔面以外的部位出现和增麓的疾病,长期以来,这种性质良性而行为却类似恶性的疾病一直使临床医生困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渐进性加重的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形成等,古医书记载的“痛经”、“不孕”、“癫瘕”等病症应包括本病在内。本病临床辨证治疗各医家见仁见智,但根据临床报道统计以温肾化瘀者居多,笔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运用温肾化瘀治疗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本文就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肾主生殖,肾为天癸、冲任、胞宫之主宰。月经的生理既以脏腑功能正常、血气调和为基础,更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成熟为轴心。本病形成多因肾气不足,加之经期、产后生活不节等,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官的藏泻功能异常。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不循常道而行,部分经血不能正常捧出体外而逆行,以致离经之血蓄积,流注经脉、脏腑。所谓恶血留滞,血行受阻而形成。肾虚是发病之本、血瘀是发病之标。

1 肾虚是发病之本

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发病因素。西医的主导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静脉及淋巴播散、体腔上皮化生和诱导学说等,但任何一种因素都难以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发生异位后能否形成内异症还与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有关,上述发病因素充分说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与先天的禀赋因素密切相关。内膜之种植与生长要完成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三部曲”,激素和受体在促进和抑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局部的或盆腹腔的各种酶、酶抑制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亦在其中产生影响。可概括为EM患者处于一种免疫功能降低状态,返流入盆腔的内膜碎片不能被正常地清除。并在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的作用下,形成异位病灶,产生临床症状。这些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多属祖国医学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的理论范畴。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均接受丘脑下部-垂体-卵巢性激素的调节,发生增殖、分泌和出血的周期性变化,与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富有相应之处。若肾气旺盛,内分泌调节轴的功能及免疫功能正常则不发生本症,反之则容易发生。结合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和排卵功能障碍,肾虚为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患者中,高泌乳索血症、卵泡发育障碍、黄体功能不全、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等发病率明显升高,辨证以肾阳虚者多见,经温肾活血治疗可改善症状体征,提高受孕率。这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证实,肾气的盛衰是决定病变是否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

2 血痰是发生发展之关键

祖国医学认为,血液循经而行,环流不息,周而复始,濡养全身。若因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或容有污秽之血,即可形成瘀血渐而留滞作癫。《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瘀血留滞作癫,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癫矣”。《校注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作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癫痕矣”。异位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产生周期性的反复出血,并刺激局部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包块形成。这些病理变化影响到盆腔内气血运行的通畅,作为主要致病因素而导致备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瘀血凝滞下焦,胞脉阻滞不通则经期腹痛,腰骶部坠胀疼痛;瘀血内阻。天癸、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不能得以正常发挥,胞宫藏泻失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瘀血在脏腑经络之间凝聚日久,渐可形成癫瘕痕;胞脉瘀滞,冲任不调,两精不能相搏,又可致不孕。大多数患者所表现的主要体征则为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也为瘀血阻滞所致。血瘀证的发生和形成与机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理化特征和病理生理改变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现代实验室研究,曾以手术或腹腔镜确诊本症后,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与舌象变化,进行了血凝谱检查探讨血瘀本质。发现84.3%舌质紫黯,符合血瘀症的辨证,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酶元时闻、凝血酶元时间、血纤维蛋白元、血纤维蛋白元裂介产物等血凝谱指标。结果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中存在血凝―纤溶亢进现象,随着病变由轻到重,血凝谱的分析亦表现出由轻到重的变化。司徒仪研究结果也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着甲皱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则表现为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从而进一步从客观上证实了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所在。所以,本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血瘀证主要指标黯紫舌和患者血液凝结状态,三者揭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的本质。随着女性内分泌激素周期性变化,“离经之血”随月经周期不断增多而病变日益加重,因而血瘀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3 温肾化瘀是本病基本治疗大法

上述理论分析可见,肾在女性生理病理上占主导地位,肾虚既可以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又可以是本病导致的最终结果,瘀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其病变发展的关键。本病病机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肾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当以温肾化瘀为治疗大法。现代药理研究亦提示,补肾中药具有类似内分泌激素样作用,能够调节女性性腺轴和肾上腺功能,增强垂体及卵巢的反应性,从而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得以改善;在补肾的基础上加活血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卵巢血流量,诱发成熟卵泡排卵,提高排卵率;并能促进黄体发育,增强黄体功能,改善黄体功能不健的病理状态。总之,温肾治其本,可使天癸、冲任、胞宫功能恢复正常,化瘀治其标,可改善盆腔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排卵,加快瘀阻包块消散,而使病症痊愈。

关于温肾化瘀治法;仲景以桂枝茯苓丸等方开先河,后人将桂枝茯苓丸释为消癫敢积剂者颇多,然用之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实不知仲景桂枝茯苓丸本是药力平缓的温经祛瘀保胎药,用于癫积瘀血阻滞胞中,阻碍血行养胎,而致胎动不安、胎漏者,现代用于消癫散积有病重药轻之嫌。据大量文献统计:临床运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病证时,常须加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蝎等增强化瘀消癫之力。笔者于桂枝茯苓丸方中加整羊藿和血竭,组成桂枝茯苓丸加味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南京中医药大学夏桂成教授创补阳清藏汤,由当归、赤白芍、怀山药、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石见穿、五炅脂、生山楂组成,从温肾化瘀着手,临床疗效满意;他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要活血化瘀,消癫散积,更要重视经间排卵期后的助阳,因为只有阳长至重才能较好地溶解子宫内膜性质的瘀浊而达到消散吸收的目的。

诚然,临床辨病结合寒热虚实辨证加减用药仍十分重要,如阳虚较甚者加淫羊藿、熟附片等温阳化瘀;夹有痰湿者加半夏、白芥子等痰瘀并治;兼夹湿热者加红藤、败酱草、大黄等清热化瘀;僖于气滞者加香附、术香、元胡等行气活血;痛经明显者加失笑散、乳番、没药等化瘀止痛;病久阴虚内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等养明精热;瘀积日久癫块明显者加三棱、莪术等消癫散结等等,临床欲取得很好疗效。必须坚持辨病加辨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