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选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选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

要在短短的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完成内涵如此丰富的语文素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的教学意图:第一板块,以阅读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多元解读;第二板块,以写作为取向,重文本形式的整体感知和个性解读。从课堂实效看,王老师确实实现了内容与形式、多元解读与个性解读、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节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这只是个个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课例。如果全盘吸收,或许会学得四不像,因为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内涵,不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王老师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得承认,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学会选择。我们知道:钱梦龙老师善用“导读法”,蔡成清老师善用“点拨法”,段力佩先生所主持的是茶馆式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以往我们对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往往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角度去提炼归纳和学习,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导读”,在哪里导、导什么;“点拨”,在哪里点、点什么、拨什么;“读读、议议”,是学生读和议,那读什么、议什么;“讲讲”是教师讲,讲什么呢,这就牵涉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如何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当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不论哪篇课文、哪个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目标:识写田字格里的生字,认识绿线格的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但第二教学目标就各有不同了,那如何确定?

一、根据不同的文本体式而定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是说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依据文本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解读,从而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与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这两篇课文,因为文本的体式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同。《学会查“无字词典”》是一篇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第二教学目标应侧重文本内容的理解,了解爸爸是怎样联系生活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方法。《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美文,第二教学目标除了感悟、积累语言之外,还要仿写第四自然段,学会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有条理地写景。另外,说明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肯定是有所不同的。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基于准确的文本解读;不成功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不当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比如,中高年级教材中就有许多散文,不少教师不管是什么体式的散文都采用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词语揣摩的惯用模式,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是无法把握散文的特点的,也就无法根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说的: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

二、根据不同的学情而定

曾经有人问钱梦龙老师:为什么他上课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而言之,备课要从学生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是一篇写景美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对城里的孩子,他们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有较强的语感,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学生旅游经验等,把教学目标侧重于语言的感悟与应用,借这篇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感。但许多农村教师很怕上这样的课文,因为农村孩子的见识相对少、阅读量较小,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较落后,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和课文的几幅插图,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意境,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可换一个角度看,从写法上欣赏这篇课文,在如何描写一个地方的美丽景色方面,这是一个不错的范例。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插图,学习怎样有条理地描写一个地方的景色,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是提高阅读能力,一个是提高习作水平,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三、因不同的教师风格而异

教师是教材的运用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结果。教师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打上鲜明个性色彩和附加上各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每个教师在教材处理时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用自身的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水》的教学,有的教师以文本为依托,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画思维导图,学会借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教师带着学生品味写法,如用列数字的方法写“一担水之苦”,用抓动作描写渲染“一场雨之痛快”,抓人物感受再现“一勺水之舒服”,用反衬手法以乐衬苦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这两种教学各具特色,一个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个侧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虽然学生的收获不同,但都获得学习的技能,所以这两节课的教学都是成功的。教无定法,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

此外,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还要有全局观。学生的语言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了然于心;各学段的阶段目标,要心中有数;对每一册的教材,要经过系统的整合。我们始终坚持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即使是同类型的课文,我们也要让学生获得新的语文技能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与《西湖》一样,都是写景的美文,但它比《西湖》的语言更贴近学生生活。对农村的孩子,这一课的教学可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运用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纵横延展,稳步提高。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因文而异、因学而异、因人而异,精选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有味、有效,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形成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