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港青北上就业,缔结跨境良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港青北上就业,缔结跨境良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调查显示:北上内地工作的香港人过去10年增加近1倍,港女嫁内地男5年急升逾1倍。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回到内地工作、定居对很多香港青年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九七”后,两地之间的商贸往来频繁,关系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展现出无限商机,跨国企业纷纷涌进,不少港人被派往内地工作,因此造成北上工作的香港青年数目不断上升,他们对于在内地就业的态度也从被动转向主动。

香港规划署联同广东省建设厅于2004年12月在珠三角九个城市进行一项“香港人在珠江三角洲居住和工作状况调查”,访问了3000名外资企业从业人员及2000个住户。结果发现,在珠三角外资企业工作的香港从业人员以青壮年为主,31―50岁的约占68%,其中87%是男性。另外,在珠三角居住的港人较为年轻,31%的受访者年龄介于18―30岁,退休人士只占16%。调查结果又显示,外资企业的香港从业人员主要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居所,约占44%,其次是自置居所,约占35%,而租赁的则占18%。港府发言人表示,香港从业人员到珠三角工作,主要是基于“工作地点在大陆”及“方便洽谈生意”。住宅小区调查则显示,港人到珠三角居住主要是由于生活因素的决定,包括“度假”、“生活环境较佳”及“生活指数较低”等。

2006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署、香港劳工局的调查显示,北上内地工作的香港人过去10年增加近1倍,由1995年的12.2万多人上升至2005年的23.7万人,其中90%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在广东打工的港人,平均年龄为41岁,月薪至少在1.5万元以上,较港人的平均月薪高50%,比当地员工薪酬一般高出30%―50%。

执行董事:四个常识题请港生回答

珠三角现有9万多家港资企业。国内的权威统计数字也显示,目前经常流动在广州及其他珠三角城市的港人至少20万,他们无论是经商、打工、从政、求学还是做义工,大部分都是青年精英。

对有意把握中国机遇的香港年青人来说,北上升学无疑是最佳的起步点,选择北上求学的港生越来越多。香港的年青人在内地升读大学,比在香港升读大学更占优势,例如可以熟悉内地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民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交往模式,建立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人际网络。大型跨国企业在招聘时,都会主动向内地大学的港生招手,不少港生还未毕业即已受聘,因为他们大多熟悉内地及香港文化,懂得普通话及广州话。但最大的优势,是港生的证件,包括特区护照及香港身份证,赴港及海外公干比较方便。

香港瑞兴纺织国际集团执行董事林立群先生曾经在一个“青年北上研讨会”上,向400个香港大专学生提出四个问题:东北三省是那三省?内地“四大火炉”是那四个城市?何谓“十六大”三个代表?“广东三宝”是什么?他问:“这四条都是与内地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题,你有信心全部答对吗?”林立群先生认为,珠三角制造业在国际间面对的竞争,主要围绕价格、效率、服务、品质和配合客人需要,这五个方面其实可以归纳为“管理”。因此,珠三角要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实需大量管理人才。然而,香港管理人员若对内地文化不了解,又如何能有效管理员工呢?必须知道,内地员工有他们的一套处事方法,背后总会有一些港人不熟悉的因素。香港青年北上就业,一方面要抱着放眼世界的精神和争取机会的决心,同时也要晓得虚心学习,多些了解内地同事,建立人际网络。很多时喉,机会瞬间即逝,能否把握要视乎个人能力。

港企分析香港青年的强项与弱点

2006年7月16日,香港青年协会青年就业网络公布“雇主眼中的青年雇员”问卷调查结果,藉此了解香港雇主对青年于面试、试用期内及试用期后一年内的表现之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雇主普遍认为珠三角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发展事业的空间,因为内地与香港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促使“大珠三角”的经济进一步融合,人才需求因而与日俱增。然而,中国入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令本土和国外的专才大量涌现,人力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那么,香港青年的优势究竟在哪里?香港总商会访问超过300家会员企业,包括香港企业和外资公司,遍及制造业、贸易和物流、专业服务、信息科技以及广泛的服务行业,以剖析珠三角人才市场的需求,了解香港青年对北上发展事业的态度。研究报告指出,企业需要“物超所值”的人才。当中,专业和一般服务业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但对员工的学历要求普遍较高;制造和贸易物流业亦需要北上人才,不过比较侧重技能和工作经验。受访企业就香港青年的强项和弱点作出以下评价:

强项同意率:熟悉西方标准 51.1%,接触国际经验 47.7%,灵活 36.5%,拥有特区护照 36.2%,英语能力 36.2%,高教育水平 33.4%,熟悉中国文化 24.6%,诚实可靠 21%,专业技能 18.8%,创新思维 17.9%,科技技能 11.9%,社交能力 11.6%,缺乏技术性技能 10%,决策能力 6.4%。

弱点同意率:普通话能力不足61.4%,成本高于内地员工 60.2%,不熟悉国内制度 54.1%,缺乏人际网络 43.8%,中文写作能力不足 33.7%,薪酬待遇期望过高 31.3%,勤奋不足 27.1%,忠心不足/不稳定 24.6%,工作经验不足 21.3%,自我/自专过强 19.1%,责任感不够 18.8%,依赖家庭 13.7%,不愿意出差 13.1%,爱以自己方法行事 7.0%。

整体来说,香港年轻人具备“国际技能”如熟识西方标准和拥有国际经验,他们的“香港品牌”价值包括教育水平和责任心等,较之内地员工优胜;但是,当考虑到营商成本,在珠三角已有业务的企业认为,香港年轻人在薪酬和待遇方面欠缺竞争力,而且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普通话能力以及人际网络亦有不足。

港女嫁内地男5年急升逾1倍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钟剑华称,随着两地交流愈趋密切,近年不但多了内地男士到港工作及读书,也多了本港女士北上工作,两地男女交流、接触的机会增多,擦出爱的火花自然不足为奇。

香港男女的适婚年龄向来不大配合,现在港女的适婚人数比港男多出20万,她们的结论是:既然在香港这个细小的“求偶市场”中得不到满足,那么只有转移阵地,齐齐北望地大物博的神州,在这个庞大的“市场”总会找到所爱!

港男港女北上寻偶,早不是新闻,但很多港人依然惊讶于青年精英“向北望”的潮流变得浩浩荡荡,不可收拾。港府统计处的数字显示,2005年港男迎娶内地女子的数目高达24900人,较港男娶港女的21000宗多出数千人,“迫使”香港女性也要北望求偶,以增加选择机会。难怪统计处在分析有关数据时承认,香港女性在港物色结婚对象时,除了要和本地的女性“竞争”外,也要面对来自内地女性的“竞争”。不过,港女“北望”的热情也不输于港男。统计发现,过去几年港女与内地男性结婚的数字,也以双位数字飙升,单在2005年,新郎为内地人的港女新娘数目便达4900人之多,较5年前急升逾1倍,显示港女不再介意嫁到内地。